ID: 2364719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教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743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统编,六年级,上册,园地,教案
  • cover
语文园地 教材pp.69~70 1.借助对《穷人》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打开话题,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读、分析句子,体会情节、心理活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3.理解并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学会运用动作、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通过朗读、分析句子,体会情节、心理活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并乐于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贺知章的资料。 【教学方法】 引导法。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法。 1课时 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是哪三篇呢?(学生自由回答)这三篇文章,各写了什么内容?文章的主人公都是谁?(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品质?(学生自由回答)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四,看看还能收获些什么吧。(板书:语文园地) 探究新知 一、交流平台 1.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的情节,以及相关环境描写。 2.以《穷人》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展开交流。 (1)课件出示: 语言描写:“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语言描写体现了桑娜和渔夫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2)课件出示: 动作描写: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动作描写表现了桑娜的细心和善良。 (3)课件出示: 心理描写:“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此时矛盾、忐忑不安的心情,说明她家的生活确实很艰难。 (4)课件出示: 环境描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屋内外环境形成对比,从侧面反映了桑娜的勤劳能干。 3.根据教师出示的语段,交流这些描写方法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二、词句段运用 1.感受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文段。 注释: 第一个“乃”:于是;这才。 厉声:(说话)声音严厉地。 皆:全,都。 股栗:大腿发抖,形容极端恐惧的样子。 课件出示要求: ①自读语段,结合注释,理解语段意思。 ②小组交流。 (2)这段话突出了张飞怎样的形象?小组交流后,尝试回答。 (3)师小结:这如同巨雷一般的吼声,极富挑战意味,把张飞勇猛无敌的特点表现出来了。 (4)怎样读出人物神勇有气势的风采?学生试读。 (5)老师进行点评,示范读,并指导读。 2.从读到写,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文段一。 ①引导学生读出桑娜害怕、矛盾、紧张、自责、忧虑等复杂心理。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③请学生写一写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的文段二。 ①朗读文段二。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③引导学生理解“我”内心的思绪变化。 (3)师小结: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以及通过标点符号来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4)由读到写。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令你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事情。比如犯错误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斗争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