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8376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69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模块,基础,高教,语文,中职
  • cover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步练习B卷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关于本文体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于人物传记,以时间顺序叙述袁隆平生平 B. 是新闻特写,聚焦袁隆平某一典型事件 C. 是人物通讯,通过多个事件展现人物品质 D. 是报告文学,兼具文学性与科学性 2. 文中“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自毛泽东的诗句,其作用是( ) A. 直接描绘袁隆平试验田的丰收景象 B. 象征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惠及天下 C. 暗示农业科技领域的艰难历程 D. 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袁隆平_____稻田,_____观察每一株水稻,_____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A. 扎根 仔细 终于 B. 驻守 认真 最终 C. 深入 细心 最终 D. 坚守 耐心 终于 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繁北育 B. 他的研究成果让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C. 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D. 稻穗像扫帚那么大,谷粒像花生米那样饱满 5. 下列对“泥腿子专家”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因长期在田间劳作,腿部沾满泥土 B. 袁隆平出身农民,始终保持农民的朴实本色 C.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农民 D. 袁隆平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务实精神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提出了“三系法”、“两系法”等杂交水稻培育理论。 B. 他的两个心愿是:“让超级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C. 文中“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D.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7. 下列横线上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在科研中义无反顾,面对质疑毫不退缩 B. 杂交稻的推广让粮食产量鹤立鸡群,解决了温饱问题 C. 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新突破 D. 面对困难,袁隆平一筹莫展,最终找到解决方法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袁隆平的努力,使杂交水稻的产量大幅提高 B. 袁隆平不仅是科学家,而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C. 杂交稻的品质是否优良,取决于科学的培育方法 D.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通过_____个小标题组织材料,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展现袁隆平的品质。 2.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记述袁隆平_____的过程,赞扬其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精神,以及_____的崇高理想。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回答问题: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曾被写进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遗传学原理》。有人因此嘲笑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没有退缩。他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但这种方法效率极低,无法推广;另一条是培育雄性不育系(“母稻”),再用其他品种授粉杂交。尽管日本、美国等国的科学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但均因难度太大未能成功。 袁隆平坚信中国具备独特的优势:中国是水稻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海南岛的气候条件适合全年育种;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农校的稻田里发现了一株“性状奇特、鹤立鸡群”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正是他寻找多年的关键突破口。 两年后,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证明了杂交水稻培育的理论可行性。他的研究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也打破了“水稻无杂交优势”的权威论断。 1. 这一部分主要围绕什么展开叙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袁隆平挑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