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关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林为民曾获商业部优秀新闻奖 B.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C. 文章通过“以事写人”“以言见人”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D. “百货大楼”是张秉贵工作的场所,也是文章的唯一背景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张秉贵对顾客的需求_____,总能精准推荐合适的商品。 ② 他的“一抓准”技能_____,成为行业标杆。 A. 洞若观火 炉火纯青 B. 明察秋毫 登峰造极 C. 了如指掌 出神入化 D. 细致入微 巧夺天工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一团火,来温暖顾客的心”。 B. 他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的称赞,如:“张师傅真是个热心肠!” C. 文中“冷顾客”指的是那些态度冷淡、甚至故意刁难的顾客。 D. 张秉贵的事迹被写入课本,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的榜样———心有一团火”。 4. 下列句子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A. 张秉贵的“一口清”本领,如同计算器般精准。 B. 顾客的满意是他最大的动力,是他心中的太阳。 C. 百货大楼里人来人往,像一幅流动的市井画卷。 D. 他的服务热情似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顾客的心。 二、文本探究 1. 文章结构: 本文采用_____与_____相结合的手法,既展现张秉贵的工作场景,又穿插其成长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2. 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_____、_____等典型事例,塑造了张秉贵_____的“人民售货员”形象,弘扬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有一天,一位女顾客气呼呼地来到柜台前,说:“我不买东西,难道不能看看吗?”张秉贵和颜悦色地回答:“当然可以。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您可以尝尝味道。”他一边说,一边打开糖盒,递上试吃品。女顾客愣住了,没想到张秉贵不仅不生气,反而热情推荐。最终,她不仅买了糖果,还特意写了感谢信。 1. 张秉贵处理“冷顾客”的方式体现了他怎样的职业素养? 2. 文中女顾客的态度变化有何作用? 3. 结合全文,分析“一团火”精神对当代中职学生的启示。 四、课外阅读(全文略) 阅读《来自星空的召唤》(节选),完成1-3题。 南仁东,“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用22年时间将构想变为现实。1994年,他放弃国外高薪,回国启动FAST项目,足迹踏遍贵州上百个喀斯特洼地,最终选定平塘县大窝凼作为台址。 建设中,钢索耐疲劳性能不足成为最大难题。南仁东带领团队历时一年半,突破技术封锁,研发出符合要求的钢索,相关技术后来应用于港珠澳大桥 。2016年FAST落成时,他已身患肺癌,但仍坚持到现场指导。 南仁东常说:“让我自己过去看。”他扎根深山,睡工棚、爬高塔,与工人同吃同住,甚至自掏腰包为贫困学生和施工人员购置衣物 。2017年他逝世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南仁东星”。 1. 南仁东的工作与张秉贵的工作有何异同? 2.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南仁东的“工匠精神”?试举一例分析。 3. 结合两篇文章,谈谈“平凡岗位”与“伟大贡献”的关系。 B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D 2. C 3. C 4. D 二、文本探究 2. 顺叙、插叙 3. 帮助带孩子的顾客、处理“冷顾客”、热情服务 三、课内阅读 4. 体现了他的耐心、包容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5. 突出张秉贵“以热对冷”的效果,深化主题。 6. 启示:无论岗位如何,都应保持热情,追求卓越。 四、课外阅读 7. 同:敬业奉献;异:张秉贵服务大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