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9364

22 文言文二则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49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言文,二则,教案,统编,语文,六年级
  • cover
22 文言文二则 教材pp.102~104 1.读准多音字“少、汤、为、处、好、数、曝、斗、角、间”,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 1.借助工具书或者上网查资料,弄清楚什么是“文言文”。 2.搜集有关“朋友”的古诗词名句。 【教学方法】 本文是文言文,“读”应该成为重头戏,教师范读不可或缺;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文义;通过想象画面讲故事,感受文言文的简约之美。 【学习方法】 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感情;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言文指的是什么吗?(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回答) 2.好。看来,你们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瑰宝,来学习两篇文言文吧。(板书:文言文二则) 初读课文 一、初读《伯牙鼓琴》,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学生自己反复朗读。 4.开火车读———指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6.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篇文言文。 二、自由朗读《书戴嵩画牛》,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 (1)指生读,提醒学生读准“处、好、数、曝、斗、角、间”的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多种形式读。 指导书写 重点字: 哉:“戈”部稍大些,斜钩取弯势。“口”宜小。 巍:上小下大。下部左窄右宽,“鬼”字的竖弯钩要稍大。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熟读这两篇文言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吧! 探究新知 一、深入学习《伯牙鼓琴》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伯牙、锺子期。) 2.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呢? 课件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仔细读读这段话,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久,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4.伯牙当时已是著名的琴师了,那么,他的琴音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流水之外,他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学生自由回答) 5.假如你是锺子期,你会如何赞叹呢?我们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自由说一说)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美好。 (二)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1.锺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心情如何?(悲痛欲绝、黯然神伤。) 2.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伯牙的职业来考虑,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自己和锺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 3.讨论: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绝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