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9663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4358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关增建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关增建,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品有《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2006年,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江晓原、关增培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出了一部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该书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入手,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 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激烈。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为《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的一章,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是一篇普及天文学知识的科普性文章。 “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经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成。该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外衡: 人们将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道设想为7个同心圆,称其为衡,从内至外称其为一衡、二衡……七衡。其中的七衡又称外衡,它被认为是冬至时太阳运行的轨道 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整体感知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3CC93A88006B2547B7490EB74E953BFF3DABBE06BE1F170D156FE4046791121E30EA3F23CEB0680C0C8801DFC38687ECAECB5A7FECF9D43F 字音字形 安谧 曜 眼瞀 周髀 蔡邕 落下闳 晷影 祖暅 mì mào yōng guǐ yào bì hóng gèng 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3CC93A88006B2547B7490EB74E953BFF3DABBE06BE1F170D156FE4046791121E30EA3F23CEB0680C0C8801DFC38687ECAECB5A7FECF9D43F 字音字形 重 重差 说 游说 重量 说服 秘 秘书 觉 错觉 秘鲁 睡觉 chónɡ zhònɡ mì bì shuì shu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