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3129

2.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升级驱动下的城市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教学课件(27张,内嵌视频)

日期:2025-11-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32425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升级驱动下的城市空间重构,以上海为例,教学课件,27张,内嵌,视频
  • cover
(课件网) 产业升级驱动下的城市空间重构 industrial structure —以上海为例 课程标准: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解释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上海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特点,推断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2.通过案例探究,能够理解上海在不同发展时期,产业升级与城市空间重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规划对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对比上海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变化,能够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提高区域分析能力。 产业升级驱动下的城市空间重构 —以上海为例 考情分析: 考查知识点 题型 2023山东卷11-13题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选择题 2024全国甲卷1-3题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 选择题 2024海南卷 19题 城市和乡村外部形态 综合题 2024辽宁卷14-16题 乡村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 城市和乡村的外部形态 选择题 2024贵州卷1-3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 选择题 产业升级驱动下的城市空间重构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 大致可分为团块状、带状、组团式等 —指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地域 的分布与组合状况 大致可分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 基本 概念 —以上海为例 湘教版《必修二》30页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产业升级驱动下的城市空间重构 —以上海为例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 大致可分为团块状、带状、组团式等 —指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地域 的分布与组合状况 大致可分为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等 外部形状(轮廓) 内部空间结构 基本 概念 材料1:上海自明代中叶起就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1930年上海产业工人28.5万,其中纺织行业20万人,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纺织企业全国47.23%,号称“半壁江山”。纺织工业沿苏州河和黄浦江(黄浦江常年水量充沛且较为稳定,能通航5万吨级船舶)密集布局,且形成了典型的“前厂后宅”模式。 一、轻纺工业时代 (解放前) 探究: 1.简析黄浦江对上海纺织工业发展初期的促进作用。(4分) 2.指出“前厂后宅”模式反映出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并分析该模式当时为何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居住方式。(6分) 3.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与城市化的发展,列举“前厂后宅”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前厂后宅 材料1:上海自明代中叶起就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1930年上海产业工人28.5万,其中纺织行业20万人,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纺织企业全国47.23%,号称“半壁江山”。纺织工业沿苏州河和黄浦江(黄浦江常年水量充沛且较为稳定,能通航5万吨级船舶)密集布局,且形成了典型的“前厂后宅”模式。 一、轻纺工业时代 (解放前) 探究: 1.简析黄浦江对上海纺织工业发展初期的促进作用。 ①上海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初期,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不甚完善,而黄浦江通航能力较强,能够为纺织厂提供便捷、低廉、高效的运输服务。 ②纺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黄浦江能满足纺织工业的用水需求 (4分) 前厂后宅 材料1:上海自明代中叶起就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1930年上海产业工人28.5万,其中纺织行业20万人,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纺织企业全国47.23%,号称“半壁江山”。纺织工业沿苏州河和黄浦江(黄浦江常年水量充沛且较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