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我们都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我们都是中国人》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我们的祖国”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时聚焦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一重要国情,通过介绍各民族特色以及不同地区特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国家概念,知晓我国民族和地域的多样性,为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奠定基础,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虽对祖国有一些模糊认知,如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但这些认识较为零散、表面。他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喜欢直观、有趣的学习方式,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各地特色充满兴趣,渴望深入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特色,以及不同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特色,以及不同地区的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是一家人”的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2.提问:同学们,刚刚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哪些不一样的服装、好玩的活动呀? 设计意图:用直观、生动的视频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氛围,自然引出多民族国家的主题,让学生对各民族多样性有初步视觉感受。 (二)我们是一家人 1.哇,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视频里出现的这些人呀,都来自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他们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个大家庭。 2.展示教材56个民族集体合照及代表性民族单张图片,教师手指图片依次介绍:“同学们,看这张大合照,上面的人们来自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再看这张,这是蒙古族的叔叔阿姨,他们穿着漂亮的长袍,戴着独特的帽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各民族人物的服饰、发型等特征。 3.小组讨论:观察并讨论这些民族在穿着、外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发现。 5.同学们,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有着不一样的服饰、发型,这些都是他们独特文化的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就是因为这些多样的民族文化而更加精彩。 5.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同学们,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大家想想,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比如过年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引导汉族学生分享自己家庭过年时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 6.“除了汉族,其他55个民族我们统称为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7.以蒙古族为例,详细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族的朋友们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他们擅长骑马。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会有精彩的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他们住的是蒙古包,方便搬迁。蒙古族的美食也很有特色,像烤全羊、手抓羊肉,味道鲜美。”在介绍过程中,展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蒙古包、美食等相关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8.我们知道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不同,让我们国家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大家都是一家人。 9.不同民族虽然有很多不一样,但我们都是平等的,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呢。 10.讲述“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汉朝和匈奴两个民族之间关系不太稳定。为了让两个民族能够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汉族的王昭君姑娘,勇敢地远嫁匈奴。她带去了汉族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