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红红火火中国年》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红红火火中国年》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我们的祖国”中的重要一课。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教材通过展示过年的传统习俗,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欢乐氛围,体会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是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春节有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春节的热闹场景、美食、红包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理解较浅,也较少关注不同地区、民族过年习俗的差异。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过年都有哪些传统,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过年习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春节主要传统习俗,理解其文化内涵,感受春节团圆、喜庆氛围,了解不同地区、民族过年习俗差异。 难点:理解春节习俗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意义,体会不同地区、民族过年习俗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 2.提问: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心情怎样?谁能说一说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利用直观生动的视频,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浓厚春节氛围,唤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和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奠定良好情感基础。 (二)我家这样过新年 1.视频里的春节可真热闹,那同学们,你们家是怎么过新年的呢?快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2.小组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自己家过年的习俗,如腊八之后的准备(泡腊八蒜、熬腊八粥等)、除夕夜的活动(包饺子、看春晚、守岁等)、拜年的经历(给长辈拜年的礼仪、收到红包的喜悦等)。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3.结合学生分享,教师总结春节常见习俗,贴春联(展示春联实物,讲解春联从右边读的知识,并现场示范读春联)、挂灯笼、贴窗花、吃年夜饭(讲解年夜饭中常见食物的寓意,如鱼代表年年有余、饺子形似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等)、拜年(介绍拜年时的吉祥话和礼仪) 4.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自己家过年的习俗,这些习俗都饱含着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让春节变得格外温馨。 5.播放视频《独属于中国人过年的氛围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享,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春节习俗的多样性和家庭团聚的温暖。 (三)不同的过年习俗 1.我们知道了自己家过年的方式,其实呀,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年的习俗也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展示东北过年吃黏豆包、逛冰灯庙会,广东行花街买年花等不同地区过年习俗的图片或视频,教师简单介绍,东北冬季寒冷,黏豆包便于储存,冰灯庙会独具特色;广东气候温暖,行花街寓意新的一年繁花似锦。 展示云南白族人喝米花糖水,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内蒙古蒙古族小姑娘向长者献哈达,表达尊敬和祝福等不同民族过年习俗的图片或视频并讲解。 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地区、民族过年习俗不一样,但都充满喜庆呢? 虽然不同地区、民族过年习俗各不相同,但都传递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大家对生活的热爱,春节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素材展示和小组讨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春节习俗的多样性,感受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理解各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