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 “地球家园”,从地球与生物、天气与季节、太阳和月亮三个维度,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的多样事物及变化规律。单元小结课整合各课知识,通过梳理、回顾与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强化对地球家园的整体认知,为后续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通过单元学习,积累了地球家园相关零散知识,但在知识整合、系统梳理及深度理解知识间联系上存在不足。他们好奇心强、喜欢交流分享,适合通过趣味活动、互动研讨,将碎片化知识串联,提升科学认知与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 梳理地球与生物、天气季节、太阳月亮的知识,深化 “地球家园事物相互关联、有规律变化” 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知识回顾、分析阅读资料,锻炼归纳、推理思维,提升逻辑思考与知识整合能力。 探究实践 开展知识梳理、阅读研讨活动,强化观察、总结及信息提取能力,提升探究实践水平。 态度责任 增强保护地球家园、热爱自然的意识,养成主动观察、持续探究地球家园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系统梳理单元知识,明确地球与生物、天气季节、太阳月亮的主要内容及联系。 理解科学阅读资料,提取关键信息,深化对地球家园事物变化规律的认知。 教学难点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清晰阐述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如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 从科学阅读中深度挖掘信息,理解 “事物变化受环境因素影响” 的复杂关系(如菊花开放与日照、蓑羽鹤迁徙与环境 )。 教具准备 单元知识卡片(分 “地球与生物”“天气与季节”“太阳和月亮” 三类,写有知识点 )。 科学阅读资料相关的图片、简单 PPT(如菊花不同季节生长图、蓑羽鹤迁徙路线图 )。 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单元学习中的 “我的收获”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单元知识混剪短视频(包含地球家园的生物、四季景色、太阳月亮变化画面 ),播放后提问:“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二单元探索地球家园的奇妙画面,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了哪些有趣知识吗?今天就一起回顾总结,把知识串成‘大珍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兴奋回忆单元学习内容,踊跃说出印象深刻的知识点(如 “月亮形状会变化”“四季景色不同” )。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明确小结任务 教师活动:展示单元小结思维导图框架(包含 “地球与生物”“天气与季节”“太阳和月亮” 分支 ),说明:“今天要把单元知识像搭积木一样,填到这个‘知识框架’里,还要读懂有趣的科学阅读,发现新秘密!” 学生活动:观察思维导图,明确需梳理知识、探究阅读资料的任务,产生整理知识的期待。 设计意图:呈现知识框架,让学生清晰任务方向,为系统回顾知识做铺垫。 (二)探索:知识梳理与阅读探究 1. 梳理单元知识 教师活动:发放知识卡片,组织小组合作,将卡片对应贴到思维导图分支下,要求:“先和小组伙伴一起,看看卡片上的知识点属于哪个部分,再贴一贴,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巡视指导,引导补充知识点(如在 “天气与季节” 下补充 “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 )。 学生活动:小组分工,讨论知识卡片分类,动手粘贴并交流(如 “‘春天燕子归来’贴到地球与生物,因为是生物的季节变化” ),完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类、讨论,主动梳理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突破 “知识整合” 重点。 2. 探究科学阅读 教师活动:分发科学阅读资料《菊花秋天开放的秘密》《蓑羽鹤》,展示配套 PPT 辅助理解。先引导阅读《菊花秋天开放的秘密》,提问:“菊花夏天和秋天有啥不同?为啥秋天开花?” 再引导阅读《蓑羽鹤》,提问:“蓑羽鹤为啥要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