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15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共1课时)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6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 cover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4、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 出卷网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出文本,获得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说明:本文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几件小事,甚 出卷网至只是细微的动作,只言片语来表现深沉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因此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品读即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教学过程要“摈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对于菊花的理解,有较深层的内涵,同时也涉及了借景抒情的知识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故而设置了此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作者简介。 2、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 出卷网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3、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抽生个别谈。 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 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标记) 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听一听朗读。怎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5.听了朗读,我们要在“正 出卷网确、流利”的朗读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读出自己的滋味,即“读出味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感悟秋天的故事。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1. 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 出卷网题,作者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 出卷网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普遍交流,全班重点交流。 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要说出理由。 出卷网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力求说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有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人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