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2644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991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历史,下册,八年级,6课,学年
  • cover
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家国情怀】 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壁画《大豆过江》、《一种树四种果》 教师提问:这两幅壁画反映的现象你相信吗?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背景。 世界:为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趋势。 国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3.学生根据表格找出有关中共八大内容。 (1)时间:1956年召开 (2)地点:北京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我国实际情况 第一对主要矛盾 第二对主要矛盾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 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探索中的失误 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展示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展示:《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展示: (1)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