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2902

第3章 第6节 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课件 学案)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8142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必修,2019,科版,物理,高中
    第6节 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课—基于经典科学探究) 一、实验装置 器材:电源、待测金属丝、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二、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公式R=ρ,可得ρ=R。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由于金属丝电阻通常较小(长度有限),一般选用外接法(如图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根据电阻公式,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三、电流表外接法与内接法的比较 电流表外接法 (1)误差分析:R测==<=R真(2)适用条件:Rx RV 电流表内接法 (1)误差分析:R测==>=R真(2)适用条件:Rx RA 一、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多次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并记录。 2.测长度: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使其拉直,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的长度l(即有效长度),并记录。 3.连器材:依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4.测数据: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片位置,测出若干组电流、电压值,填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整理器材:整理好实验器材,实验结束。 二、数据处理 1.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填写表格,计算出金属丝的长度l和直径d的平均值。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金属丝长度l/m 金属丝直径d/m 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π2=。 2.把记录的I、U值,填入表格,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值R。 测量次数 1 2 3 电阻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三、误差分析 1.直径和长度的测量造成偶然误差,应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2.电压表、电流表读数造成偶然误差,读数时视线垂直于表盘可减小误差。 3.测量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的接法对金属丝电阻测量造成系统误差。由于电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造成电阻的测量值偏小。 4.通过电流过大,时间过长,使金属丝发热导致电阻率变大而引起误差。 [关键点反思] 1.本实验中,金属丝的长度用刻度尺测量,而直径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通常情况下,测量金属丝的电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3.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流过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也不宜过长,为什么需要这样操作呢? 考法(一) 实验基本操作 [例1] 现在要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ρ,其阻值Rx约为0.5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为0.6 Ω) 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为3 kΩ) 待测电阻丝Rx(阻值约为0.5 Ω) 标准电阻R0(阻值为5 Ω) 滑动变阻器R1(0~5 Ω,2 A) 滑动变阻器R2(0~200 Ω,1.5 A) 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6 V,内阻不计) 开关S、导线若干 (1)如图为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测量电路的一部分,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_____(选填“R1”或“R2”),并采用_____接法。 (3)根据你在(1)(2)中的选择,在图甲上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4)实验中,如果两电表的读数分别为U和I,测得拉直后电阻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待测电阻丝的电阻率ρ的计算式为ρ=_____。 (5)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电阻丝的直径时读数如图乙所示,则该电阻丝的直径D=_____mm。 [微点拨] 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和分压式接法的比较 项目 限流式 分压式 电路组成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特点 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 采用“一上两下”的接法 调压范围 ~E 0~E 适用情况 负载电阻的阻值Rx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相差不多,或R稍大,且电压、电流变化不要求从零调起 (1)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2)负载电阻的阻值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 考法(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例2]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