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5648

4.1区域发展对交通布局的影响课件(40张)

日期:2025-10-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56371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区域,发展,交通,布局,影响,课件
  • cover
(课件网) 4.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基建狂魔” 建国以来,我国的交通发展经历了怎么样的历程? 运输方式单一、运量小、速度慢 区域发展速度慢、水平低 改革开放前 建国以来,我国的交通发展经历了怎么样的历程? 运输方式多样、运量大、速度快 区域发展速度快、水平高 改革开放后 向交通强国迈进 何以“基建狂魔”?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建设有何影响? 社会经济 发展变化 交通布局 逐渐完善 交通运输需求变化 资金完善、技术提高 如何进行合理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 尽量少占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其他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应据运输需求而定。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教材第81页) 资料来源:星球研究所 “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网 中国最繁忙的高铁 高峰时刻发车间隔仅 4分钟,可与地铁相媲美 京沪高铁 高铁运行速度在每小时250-350公里之间 京沪铁路是中国铁路网中南北走向的大动脉之一,连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 2011年投入运营后很快成为中国繁忙的高铁。其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左右,却承担着全国10%左右的铁路客运量,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 ①依据运输需求 京沪铁路线上的巨变 ①依据运输需求 思考:北京和上海之间为何要在已有普通铁路的基础上,继续开通动车和高铁? 1957年,乘坐慢车,全程需要两天时间。 2007年,动车组开行,全程只需10小时,实现“朝发夕至”。 2011年,高铁开通后,全程只需5小时,实现“千里京沪一日还”。 北京-->上海 为满足京沪间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把路修在需要的地方 思考:北京到上海的交通运输方式除了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外,还有公路、航空等。布局多种交通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铁路 公路 航空 快、贵,适合长途、贵重急需物 运量大、速度较快,连续性强 灵活机动,适合短途运输 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可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 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相当于300个足球场 世界最大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虹桥枢纽 思考:生活中,我们能否在一个交通站点中实现铁路、航空、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飞机 铁路 地铁 出租车 世界最大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虹桥枢纽 思考: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是什么? ②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情境一:上海虹桥高铁站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只需步行10分钟左右。 情境二:北京南站到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选择地铁前往,花费30元和70分钟左右的时间。 北京南站 首都 国际机场 可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 运输耗时短 运输能耗低 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 京沪高铁2011年的运营速度为300公里/小时,2017年提速至350公里/小时。京沪高铁设计最高速度为380公里/小时。 思考:1. 列车提速后,对旅客和铁路运营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2. 京沪高铁设计最高时速高于实际运行时速有何好处? 高铁大提速 ③适度超前布局 依据运输需求布局相应等级的站点、线路 布局标准 适度超前 布局综合 运输枢纽 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需求 需求多样 当前运输需求大小 未来运输需求增长 ▋小结: 原则① 原则② 原则③ 1.京沪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站点多少、经过的城市有何特征?) 2.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