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680

5.1 认识环境管理 学案 (3)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23025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认识,环境管理,学案
  • cover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实施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结合具体实际,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3.结合实际,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重点) 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难点) 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2.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单靠技术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3.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1.“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该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 【提示】 政府。 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主体:国家和政府。 (2)作用: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2.为什么说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提示】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2.公民要求 (1)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2)运用法律手段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环境管理 【问题导思】  1.为什么要实施环境管理? 【提示】 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2.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 3.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提示】 对象是个人、企业和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4.为什么说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提示】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有效地遏制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及目的 (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公产与资源 环境的退化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技术的 局限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2)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管理的目的,简单表述为: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协调这两个目的的方法就是环境管理,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主要手段,对有效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起到良好的效果。 手段 定义 具体内容 行政 手段 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