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公众参与 课时训练 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实行清洁生产,公众参与,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第1~2题。 1.“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 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过程中的污染 2.要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众应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 解析:第1题,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第2题,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选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最终才能有效保护环境。 答案:1.A 2.C 3.下列属于环境道德的内容的是( )。 A.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B.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C.加强法律,违法必究 D.宣传教育,技术合作 解析: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 答案:A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第4~5题。 4.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5.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解析:第4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第5题,首先要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公众参与的含义,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 答案:4.B 5.A 6.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2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某地50余名环保志愿者在某旅游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来往游客仅对活动派发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志愿者对游人破坏环境行为劝阻时,还招来责骂。一位妇女将擦嘴用的纸巾扔到树林里,却振振有词:“这才是让它回归自然。” (1)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 (2)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 (3)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 (答4条以上) 解析:第(1)题,材料中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第(2)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保护环境。第(3)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答案:(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