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0368

第二单元 2.观察一种动物 课件(共21张PPT+视频+教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2024年)教科版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773157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教科,2024年,科学,下册,一年级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 单元整体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常见的动物》单元。 1.与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分析 相关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 相关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10.3 岩石和土壤———知道土壤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场所。 11.3人类活动对动物环境的影响———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相关学业要求: 1-2年级: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认识到动物的生存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对动物生长的自然现象感到好奇;认识到土壤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场所;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土壤中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表达和分享;认识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与2017版教材相关内容的对比 (二)本节教材分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常见的动物》第二课。 教材选取蜗牛这种常见的小动物为观察对象,聚焦“蜗牛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蜗牛的身体、反应、运动,对蜗牛的身体特点及蜗牛遇到危险时的反应等问题进行研讨,最后在拓展环节还出示了一些与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软体动物。既有观察蜗牛身体后画下来的静态观察活动,也有在蜗牛活动过程中进行动的态观察活动,整体上的设计比较适合低段孩子的学习。 (三)学习对象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动态直观的动物观察具有天然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长较短,需通过任务分阶、多感官体验维持探究动力。尽管多数学生能辨识常见动物名称及显著特征,比如兔子及其长耳朵,并积累了个体生活经验,但对“身体结构”“行为习性”等科学概念的认知尚处萌芽状态,描述多停留于颜色、大小等表层特征,科学词汇(触角、腹足等)的运用能力亟待引导。同时在实际观察中易被动物动态吸引而忽略细节观察目标,比如如专注蜗牛爬行却遗漏外壳的特征等,部分学生可能因情感因素(害怕或过度兴奋)干扰科学探究。 (四)本课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发现蜗牛壳”为真实情境切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发认知冲突,通过画一画你见过的蜗牛的活动,既能够诊断前概念,又自然的过度到对蜗牛形态的系统观察,实现“科学观念”与“探究实践”目标的同步渗透;对比“我见过的蜗牛”和“我观察的蜗牛”活动记录单,修正学生对蜗牛结构的错误概念,引导学生系统认知蜗牛的结构特征;同时将观察到的关于蜗牛运动、进食、应激反应等现象与蜗牛的结构进行关联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念。最后通过“它们是蜗牛吗?你的证据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通过观察动物结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有了初步的感知。 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 本课教学目标参照、融合课标中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四方面核心素养内涵,并结合内容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具体分析如下: 通过观察前和观察后的两次画蜗牛活动,进一步了解蜗牛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