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041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自然情怀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文本学习与探究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晨读早诵课件(共35张PPT)+学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1276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早诵,荷塘,月色,晨读,课件
    (课件网)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文学 阅读与写作 人文主题———自然情怀 语文素养   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 1.整体感知文学作品,涵泳品味,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2.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思考,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3.捕捉创作灵感,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写作。 单元素养 目标 单元学习 索引 素养进阶 1 单元文本学习与探究 第14课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晨读早诵 篇目一 故都的秋 1.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新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读而知———郎朗求知,见多识广 2.背景 由于受到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于同年8月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3.文体 左 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主要发起人有鲁迅、夏衍、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去评判现存的文学现象,强调对社会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真实性。主要文学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努力输入苏联及其他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1.词语 (1)清闲·悠闲 读而记———孜孜善记,厚积薄发 课文 原句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词义 辨析 清闲:清静闲暇。侧重指无事做,有空闲。悠闲:闲适自得。侧重指心态上怡然自得,了无牵挂。 即景 活用 ①由于过分清闲,活动量骤减,能量消耗降低,所以有的老年人会加速老化,甚至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②戴花、穿裙子等行为,已经让你充分感受到斐济这个岛国的风情了,而飘扬在四周的人们高亢的歌声则完全带着岛国悠闲逍遥的情调。 (2)颓废·颓败 课文 原句 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 词义 辨析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侧重于精神、情绪等,多用来形容人。颓败:衰落,破败;腐败。侧重于景象、风俗等,多用来形容物。 即景 活用 ①“王者歌手选拔赛”活动摒弃奢靡、颓废等浅层娱乐文化,主张在年轻人中引领一种“做自己的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倡导健康娱乐新风尚。 ②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灾难,这个国家仍然努力摆脱颓败的阴影,寻求新的繁荣和发展机会。 2.成语 (1)一叶知秋 课文原句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词义解析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即景活用 正可谓一叶知秋,商河的秋,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