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0929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25308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6张,课件,竹石,石灰吟
  • cover
(课件网) 六年级即将举办“追寻理想之光,坚定信念力量”主题文化活动,请同学们作为此次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宣传小使者,积极搜索素材,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墙,讲好先贤故事,继承光荣传统,畅享美好未来。 情境任务 策划“理想信念之光”主题文化活动,制作宣传手抄报 聆听时代呐喊 ———制作“坚定信念”手抄报 任务一 任务二 探寻古诗中的理想之光 ———制作“诗意理想”手抄报 任务三 领略人物风华 ———制作“多样人生,信念永恒”手抄报 任务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晒晒我的心愿 回顾学法 上一节课中,诗人李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石灰吟》 《竹石》 古 诗 三 首 这首诗不仅仅是写石灰,那诗人到底想借“石灰”表达什么呢?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题: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此处不要念错顺序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等闲:平常。 2.浑:全,全然。 3.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古今对译读: 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生: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师: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诗中的石灰有什么特点?请你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完成助学单表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石灰石需要经过无数次捶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 “千”和“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是夸张的手法。 烈火焚烧:焚烧石灰石需要在 900- 1100 度高温中长时间断烧。 粉骨碎身:石灰石需要经过烈火焚烧变成雪白的块状后,还要敲成粉末。 开采 煅烧 粉碎 艰难 痛苦 煎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不畏艰险 不怕磨炼 资料卡———人物生平 一心为国,却遭人嫉恨:当时朝务繁杂,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速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嫉恨。 打退瓦剌:瓦剌大师携英宗逼和时,他以“社稷为重,军为轻”不许。瓦剌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守卫边境: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操练,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遭诬下狱: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在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力请下,才得以赴任。 品格高尚:于谦明朝明臣,民族英雄。中进进士后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关心百姓。他为人正直清廉,不畏强权。《石灰吟》是他12岁时所作,其座右铭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雄陨落:于谦临危受命,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但当英宗得救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于谦 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志向 石灰吟 [明] 于谦 如何理解“清白”?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一词,一语双关,它既是描写石灰洁白的本色,又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