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积与容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喜欢数学、乐于与大家交流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体积:请同学们比一比,老师和这位同学的体积,谁大谁小?为什么?再找一位同学比比,他俩的体积谁大谁小?那我们可以说,个子越高的人体积越大吗?(不能)看来体积不能用单纯的高矮胖瘦来形容是吗?那到底什么是体积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体积的认识 了解体积的意义 (1)师:书本上的解释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贴体积定义)。那到底什么是所占空间大小呢? 生:……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实验就明白了。 比较鸡蛋和石头的大小 ①现在老师手上有一个鸡蛋和一个石头,你能看出谁占的空间大?(学生出现分歧) 用我们的眼睛(观察法)很难直接看出谁占的空间大所以我们要借助一下工具———量杯和水。你知道该怎么比吗?跟你的小伙伴说说看。 谁来说一说? ②生:先在两个量杯中倒入相同多的水。再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进去,看看谁的水面升的更高,就是谁占的空间大。 师:那我们在这个实验中还得注意些什么? 生:水不能放太多也不能放太少,只要能把物体完全浸没就好,放物体的时候要轻一点,防止水溅出来。 ③下面我们就请2名同学来做这个实验吧! ④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都升高了,而且放鸡蛋的量杯水面升的高一点,说明鸡蛋占的空间多,体积更大。 师: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 生:因为土豆和番薯占据了水的空间,把水挤走了。 师:其实物体在空气中都会占据空间,只不过他们把空气挤走的时候我们看不出来而已。 师:所以我们现在能理解了吗?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活动二:容积的认识 (1)橡皮泥 ①师:老师手上有一块橡皮泥,请你帮我搓成一根小棍。请你帮我搓成一个球。请你帮我拍成一个饼。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捏成任何形状。请你思考:在我们刚才捏的过程中,你觉得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 生:形状变了,体积没变。因为是同一块橡皮泥,他占据的空间是一样大的。 把橡皮泥捏成一个大碗的形状,问:看看我手中的这个碗,你觉得跟刚才的球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体积没变。 师:你们没觉得它看起来比球大很多吗? 生:是因为它变薄了,而且中间被挖空了,中间的空间让你觉得他很大。其实碗本身的体积没变。 师:你的分析好有道理,没错,像这样里面有空间可以用来装东西的我们叫容器(板贴容器)。生活中还有哪些容器呢? (2)认识容积 ①(出示大小相差甚微的两个杯子)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装水多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交流讨论,分组汇报 (可以先把其中的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第二个杯子,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不仅满了,还有剩余,说明第一个水杯大。) ②小结:两个杯子装的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不一样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板贴容积的意义)。 ③谁能说说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小结:说的很好!所以大家要注意概念中所能容纳的意思,所装物体的高度既不能低于容器的高度,又不能超过容器本身的高度 活动三:区别体积和容积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体积与容积(板贴标题)那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呢?你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