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教学,要紧密联系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依托。如教学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时,每一个特点都要与课文内容相联系。教学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要力求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训练。方式、内容可以不同,但必须体现训练的意识。要充分调动学生,相信学生,让他们自感自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深刻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能辨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但对其背后的科学思维逻辑(如数据论证的严谨性、事物对比的关联性)理解较浅,尚未形成“用事实说话”的理性表达自觉。在“初试身手”环节中,学生尝试改写散文时,易陷入“去文学化”的误区,片面追求数据堆砌而忽略事物本质特征的提炼,或机械模仿说明方法而缺乏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能力。教学中需结合《白鹭》改写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非对立———例如,通过分析“将诗意白鹭转化为生态白鹭”的案例,体会理性数据(如栖息地分布、食物链角色)与感性描述(如优雅体态)的互补作用,从而建立“用科学守护美好”的认知;鼓励学生以“社区自然观察员”角色创作说明文,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深化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相统一的实践品格。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知道运用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 ②语言运用:了解说明性文章有多种语言风格,感悟说明性文章要做到准确、清楚,有条理。 ③思维能力:体会散文和说明性文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④审美创造: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把它的特征说清楚。 思政元素:通过探究说明性文章的理性表达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审美意识,培养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认知世界、以温暖共情的视角守护自然的价值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学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选择身边的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将《白鹭》这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身边的一种事物,注意抓住其特点进行观察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学习“交流平台”,获得启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性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谈一谈。 2.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除了刚才大家所说的内容,你从“交流平台”中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1)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如,了解太阳的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知道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 (4)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3.怎样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1)列数字的话,要保证数字的准确性。 (2)作比较的时候,对比的事物要通俗易懂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4.小结:说明性文章要以说清楚、说明白为核心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 1.预设1:两篇文章都详细、清楚地介绍了一种事物。 预设2:《太阳》的语言比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很风趣,能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特别喜爱。 预设3: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是一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