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4 空间探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新知导入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历史的新纪元。 新知讲解 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是我们的太空家园,为我国科学家进行长期的、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研究提供条件,能够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空间技术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空间站也可以为我国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情报信息,提高各个领域的监视能力,同时还可以用于测试和验证一些军事技术和装备,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1992年9月21日,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如图所示。 中国空间站(简称CSS,又称“天宫空间站”)是我国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km,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最大可扩展为180t级六舱组合体,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国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神舟系列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1)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发射:2021年4月29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作用:核心舱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的各项能力。舱内空间总容积约为50m3,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配置了3个对接口、2个停泊口和1个出舱口。 (2)问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 发射:2022年7月24日搭乘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作用: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太空授课。 (3)梦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第二哥科学实验室舱) 发射:2022年10月31日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1月1日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11月3日顺利完成转位。 作用: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 (4)载人飞船(神舟系列飞船)负责运送航天员往返天地 结构组成:采用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返回舱居中。 发射: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杨利伟搭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此后神舟系列飞船相继发射,开展空间站相关任务。 (5)货运飞船:(天舟系列飞船)承担向空间站运输物资等任务 发射: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首艘货运飞船。此后,天舟系列飞船相继发射,不断完善和提升货运能力与技术。 主要用途: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露,运送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 科学拓展 说明力和运动关系的“太空抛物”实验 如图所示,在空间站里,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冰墩墩”被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作用影响,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一条直线径迹,保持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稳稳地站在叶光富的手中。“太空抛物”实验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 2022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课,“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抛物”实验。 中国空间站作为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可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跻身世界前列,牵引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空间技术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思考与讨论 中国空间站是目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