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基限时练(十七) 4.17 师说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经传|酒馔 郯子|啖以重金 贻误|麦饴 B.拮据|拘泥 嗟乎|昭然若揭 阿谀|婀娜 C.蟠龙|磐石 老聃|光阴荏苒 句读|渎职 D.庸俗|雍容 解元|浑身解数 年龄|啮齿 解析 A.郯:tán,啖:dàn,其余同;C.聃:dān,苒:rǎn,读:dòu,渎:dú;D.解:jiè|xiè,龄:línɡ,啮:niè。 答案 B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仔细) C.是故无贵无贱(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用) D.是故圣益圣(更加) 益习其声(越发) 解析 D.后“益”是“渐渐”的意思。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前“则”“却”,后“则”“就”;B.前“于”表被动,后“于”作“从”讲;C.两个“乃”都是“竟、却”;D.前“或”有的,后“或”有时。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 姜氏何厌之有 B.马之千里者 蚓无爪牙之利 C.君将哀而生之乎 人非生而知之者 D.士大夫之族 郯子之徒 解析 A.均是宾语前置标志词;B.均是定语后置标志词;C.前活用为“我”,后是“道理”;D.均是指示代词“这”。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语气副词,表推测/代词,那些;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假设;C.介词,表被动/介词,向;D.连词,来,表目的/连词,来,表目的。 答案 D 6.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韩愈,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苏轼称颂其散文成就“文起八代之衰”。 B.“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C.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叙述,又可以议论,一般以议论为主,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爱莲说》《触龙说赵太后》都属这种文体。 D.古代的人名,有一些以其职业为姓。如:师襄,师是指乐师、乐官;庖丁,庖是指厨师;轮扁,轮是指作车轮的木匠。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解析 B.身:自身。 答案 B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位卑则足羞 C.以弱天下之民 D.且庸人尚羞之 解析 C.是使动用法,余是意动用法。 答案 C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