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8731

湘美版(2024)八上 第一单元第1课《假期视觉笔记》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9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962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美版,2024,八上,第一,单元,1课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美术学科 湘美版(2024)●八年级美术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结合生活体验的实践性课程。教材通过视觉笔记这一形式,将艺术创作与生活观察结合,既呼应了“艺术源于生活”的核心理念,又衔接了学生已学的绘画、拼贴等基础技能。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基础造型能力,处于“审美敏感期”,学生对“假期”有强烈的生活体验,喜欢直观、有趣的视觉元素(如图标、漫画),但对“如何把想法转化为画面”缺乏方法,容易出现“想得到画不出”的情况。多数学生能完成简单绘画或剪贴,但构图混乱、色彩搭配随意是常见问题;部分学生存在“怕画错”的畏难心理,不敢大胆尝试。 教学目标 图像识读:能看懂视觉笔记中图像、文字、符号的组合逻辑,从假期场景中提取关键视觉元素,理解其与情感的关联。 美术表现:运用绘画、拼贴等技法,将假期经历转化为画面,尝试用色彩、线条等表达情感,形成个人风格。 审美判断:能评价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细节,理解“生活即艺术”。 创意实践:自主构思主题,用多种材料组合创作,在交流中调整思路,体现创新。 文化理解:感受传统艺术(如剪纸、中国画)在视觉笔记中的运用,通过记录生活体会文化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收集、记录和整理视觉信息的方法,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创作假期视觉笔记。 教学难点 在创作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假期生活,“同学们,假期里你们都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有没有留意过身边那些有趣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展示一些精美的假期视觉笔记作品,如包含旅行风景、美食、人物等元素的笔记,让学生直观感受视觉笔记的魅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假期视觉笔记》。 (二)知识讲解 1. 视觉笔记的概念 视觉笔记是一种通过图像、文字、符号等多种元素结合,将信息进行可视化记录和表达的方式,它能够更生动、直观地呈现内容和情感。 收集视觉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在假期生活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视觉信息,如旅行中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人文景观,生活中的美食、人物、活动场景等。 强调收集信息时要注意观察细节,捕捉那些能够触动自己情感的瞬间。 3. 记录和整理视觉信息的方法 介绍可以使用绘画、摄影、剪贴等方式记录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三)作品欣赏 展示《城市·清晨的地铁》(剪纸)、《一轴四馆》(油画)、《丰子恺漫画》(中国画)等作品,引导学生从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轴四馆》(油画) 观察引导:先让学生描述作品的感受,在分析画面的空间感“近处的树木、中间的建筑、远处的天空,是如何让你感觉‘有层次’的?(色彩深浅:近树偏绿、建筑偏灰、天空偏蓝;笔触粗细:近景笔触厚重、远景模糊)”。 分析手法:讲解油画“色彩混合与笔触堆叠”的优势———通过冷暖色对比(建筑的冷灰与树叶的暖绿)突出主体建筑,用厚重的笔触表现石材的质感,用轻薄的笔触晕染天空的通透;结合作品主题(记录城市地标),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为什么要强调建筑的对称与宏伟?(传递对城市发展的赞美)。 关联创作:你假期去过的博物馆、公园,有没有让你觉得‘很壮观’的建筑?如果你来画那个建筑,会像艺术家这样突出整体,还是放大某个细节? 《城市·清晨的地铁》 (1)这幅作品让你想到假期里哪次出行?当时的心情和画面传递的感觉有相似之处吗? (2)画面中能看到哪些人物?并在纸上圈出最吸引自己的1个细节。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