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人口迁移 同步练习 (2014·德州联考)读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 2.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该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和值一直大于零,因此,该城市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2008年人口总量最大。第2题,该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小于零,处于负增长状态,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主要表现为迁入人口数量减少,由此判断,该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在减弱,最有可能是产业转移和升级。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据显示1990~2010年间该地(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 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 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4.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收入 B.交通 C.宗教 D.通信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图中数据显示1990~2010年间该地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以20~29岁年龄段为最多,10~19岁年龄段次之。第4题,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交通、通信、文化背景、国家政策、两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都可以影响人口迁移。 (2014·广州一模)读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图,回答5~6题。 5.1990~201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从远郊、近郊向城市中心迁移 B.从城市中心向近郊、远郊迁移 C.从城市中心、远郊向近郊迁移 D.从远郊向近郊、城市中心迁移 6.从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状况来看,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 )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迁往远郊,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 C.传统工业发展迅猛,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小 D.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从北京市1990~2010年人口密度的变化图上看,城市中心和远郊的人口密度都在减小,而近郊的人口密度在上升。第6题,从北京市1990~2010年人口密度的变化图上看,北京市近郊的人口密度在快速增大;从北京市就业密度变化图上看,城市中心就业密度最大。这表明居住地与上班地分离,容易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 (2014·淮南二模)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变化。下图为我国1990~2009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化轨迹示意图(我国几何中心位于36.20°N,104.90°E)。读图,回答7~8题。 7.1990~2009年( ) A.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的东北方向 B.人口重心不断向东南方向移动 C.人口重心移动幅度小于经济重心移动幅度 D.经济重心一直向东南方向移动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90年代经济重心一直偏向东部和南部,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重心南移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2004年后,经济重心西移是因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D.2007年后,人口重心西移是因为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由图可直观看出,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1990~2009年人口重心大体是先向西南后向东南方向移动的;1990~1991年经济重心是向西南方向移动的。第8题,2007年后,人口重心西移,西部人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