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声音是什么 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 。 2. 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传播声音的 。 3. 声音传播需要 ,不能在 中传播。 1. (教材P12材料改编)(2023·无锡)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这里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2. 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的声源分别是 、 、 。 3. 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 和 可以传声。 4. (教材P14材料改编)(2024·无锡)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钟 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5. 如图所示是打“土电话”的情景,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这一过程中传播声音的是 ( ) 第5题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真空 6. (2024·无锡江阴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听不到物体发出声音,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 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第2课时 声波、声速和声能 1. 声音是一种 ,我们把它叫作 。当这种波动传入人耳时,引起鼓膜 ,于是人就听到了声音。声波遇到障碍物会 回来,从而形成 声。 2. 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是 (相同/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得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传播得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 m/s。 3. 声音具有 ,人能够听到声音,就是由于声波能够传递 。 1. (教材P15材料改编)如图所示,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当发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 (疏/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外侧的空气又变 (疏/密)。随着音叉不停地振动,在空气中形成 相间的波动。由此可见,声音以 的形式并通过 向外传播。 2. (教材P15材料改编)(2024·常州)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 产生声音,声音通过 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3. 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 (增强/减弱)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 (柔软多孔/坚硬光滑)的材料。 4. 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 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声音具有能量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 声音是一种波 6. 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去爬山,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还有多远呢 小明想到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用手机上的秒表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s,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那么他到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 ) A. 510m B. 255m C. 340m D. 1020m 一、 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