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1869

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2009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声音,是什么,同步,答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一 声音是什么 第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教材P12材料改编)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 声音能否传播信息 B. 声音产生的原因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 如图所示,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 手不能传播声音 B. 手吸收了声波 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3. 下列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 A. 在岸上的人能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 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声音 C. 水中的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D. 我们能听到波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4. (2024·苏州工业园区校级段考)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 固体、固体 B. 固体、气体 C. 气体、固体 D. 气体、气体 5. (2024·苏州吴江段考)在月球的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  ) 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陨石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 陨石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声介质 D. 原因不明 6. 物理学家帕斯卡年幼的时候就喜欢动手实验。他发现用勺子敲响瓷碗时,瓷碗好像在微微振动,他很好奇,又用木槌击响鼓面,发现鼓面也是振动的,然后他又做了许多类似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帕斯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7. 写出下列各种声音的声源。 (1) 优美的小提琴声:    。 (2) 悠扬的短笛声:    。 (3)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 (4) “哗哗”的流水声:    。 8. 古书中记载“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如鸣筝”的发声体主要是 (  ) A. 鸢 B. 竹 C. 风 D. 筝 第9题 9. (教材P13材料改编)小明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如图甲所示,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他听到了衣架振动发出的声音。他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乙所示,当同学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他听到较前一次更响的声音。比较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探究 (  ) A. 声音是由衣架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10. (2024·苏州虎丘校级段考)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 大钟有回声 B. 大钟仍在振动 C.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如图甲,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部在振动。 小丽:如图乙,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 通过对上面的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 小明用手敲鼓面,则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          。 (3) 小明、小丽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a.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b.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 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变大/变小)。 ② 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    (变大/变小)。 ③ 推理过程:玻璃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