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知识要求】 1.通过实验,知道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认识量筒和量杯,会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了解身上的“尺”和“表”。 【教学重难点】 1.用特殊方法测长度。 2.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量筒、量杯、适量的水 我们已学过长度的测量,你能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了。那你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呢?又如何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呢? 一、长度的“间接”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测算出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1.累积法(也叫测多算少法):把n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分度值长得多,测出总长度除以n,就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 2.以直代曲法(也叫重合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将棉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3.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直线或曲线的长度等于圈数乘周长。 4.化整为零法(也叫测少算多法):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的长度,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如: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铁丝的长度,可先取一小段铁丝,测出它的长度L0和质量m0,然后称出整卷铁丝的质量m总,则可以算出整卷铁丝的长度L=·L0。 5.纸带重叠法: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将纸带平行于圆柱的横截面紧紧围住圆柱体,在纸带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小孔,展开纸带,用刻度尺测出两孔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的周长。 6.替代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如用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量球的直径、硬币的直径等。 例题讲解: 【例1】要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并尽可能减小误差,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得出1个硬币的厚度 【解析】由于1个硬币的厚度很小,用刻度尺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因此要准确测出1个硬币的厚度,应采取累积法,即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就可得到1个硬币的厚度。 【答案】D 二、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提问:正方体、长方体等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怎样测算? 学生回答: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的边长,边长的立方即等于正方体的体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者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个任意形状的物体,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 1.量筒和量杯的用途: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一放、二观、三读。 (1)一放:量筒或量杯在使用时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不能倾斜使用。 (2)二观:使用前要观察它的分度值和它能测量的最大值,其中“mL”表示“毫升”,1mL=1cm3。 (3)三读:读数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视线应与凹形的底部保持相平,若液面呈凸形,视线应与凸形的顶部保持相平。 3.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排水法”进行测量。 (1)先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V1。 (2)把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细线系好,轻轻放入量筒内(完全浸没),读取量筒内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 (3)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例题讲解: 【例2】小刚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形状不规则的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如下图所示。则量筒中水的体积是 cm3,被测矿石的体积是 cm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