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要求】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 2.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平面镜、直尺、玻璃板、三角尺、蜡烛、火柴、铁夹、白纸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图片。 教师提问:镜中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找一找,这位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是图(b)中的哪一幅?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参照课本“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观看PPT视频),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长短与粗细都相同的蜡烛A和B,将其分别竖放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用直尺分别量出物(蜡烛A)到玻璃板、像(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就是物距AO、像距BO。 (2)观察并研究像与物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3)把蜡烛A沿直尺前后移动,同时调整玻璃板后蜡烛B的位置,每次都使它像被点燃一样,观察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4)移走蜡烛B,将一张纸(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吗?请试一试。 1.注意事项:(1)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2)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和蜡烛A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2.实验结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实像与虚像:物理学中,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例题讲解: 【例】如右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 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块挡板,从蜡烛A 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蜡烛A的像了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解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周围环境的光线较强,则会影响进入人眼的反射光,使人看不清镜中物体的像,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A选项说法正确。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B选项说法不正确。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的,镜面后方没有实际光线,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块挡板,从蜡烛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仍然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C选项说法不正确。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当物距不等于像距时,蜡烛B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D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A 3.3 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的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学生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第2课时 平面镜的应用 各种面镜 【知识要求】 知道什么是凹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