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7399

2024—2025学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4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答案,试题,历史,考试,期中
  • cover
伊宁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考生注意: 1.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三1-5单元,1-2单元占比30%,3-5单元占比70%。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周边为海洋、草原、荒漠和高山环绕,形成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地理单元,其中最适宜农业发展、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位于东半部。同时,北方欧亚大草原、丝绸之路、南部多条山间河谷以及海上航路等诸多通道,使得中国在各个时期都与世界其他文明保持着一定的交流和联系。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华文明() A.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点与独特地理环境有关 B.多元发展、彼此间又有密切交流互动的典型特征 C.最本质的特征是农业文明 D.“重瓣花朵”式的向心格局 2.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共同体现了() 历史人 物 论述内容 【战 国】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西汉】董仲舒 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明末】王夫之 天为民而立君,君为民而置吏,其为功为罪,皆视民之忧乐生死而已。 A.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 B.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 C.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 D.无为而治的施政措施 3.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对唐朝的社会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医药学家孙思邈即在其著作中引入古印度的婆罗门按摩法,并提出“慈悲喜舍之德”“大慈恻隐之心”等观点,在以儒家“仁爱”和道家“自然”为核心的传统中医伦理之外,强调明显带有佛教色彩的“慈悲”,这反映了() A.外来思想渗透中医伦理观念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C道家典籍难以生成医药知识 D.中西医学竞争态势日益恶化 4.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时,有大量归附的汉地火器部队、西夏弓弩手、契丹骑兵、中原匠师和西域学者随军出征。在攻克中亚重镇撒马尔罕后,蒙古人系统性筛选冶铁匠、星象学家、外科医师等技术精英,将其迁至哈拉和林、大都等政治中心,部分直接纳入“诸色人匠总管府”管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战争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多元文化提升政策治理效能 C.军事扩张维系蒙古统治基础 D.强制迁移抑制当地自主发展 5.如表为元朝时中西交流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事迹,中西大规模交流得以实现的条件是() 人物 事迹 普兰诺·卡尔平尼 最早到达蒙古帝国时期的都城哈刺和林的欧洲人 班·扫马 先至伊儿汗国,后到欧洲,是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 马可·波罗 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华,在中国游历17年,曾任元朝官员 A.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B.元朝对内陆边疆实施有效统治 C.蒙古西征打开了东西方交流通道 D.戚继光重创倭寇稳定沿海形势 6.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这表明() A.西学东渐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 B.中国传统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 C.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 D.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文化互鉴 7.古代日本在吸收汉字后,不仅将其确立为官方书写系统,还通过本土化改造发展出平假名(源自草书)与片假名(源自楷书),同时以唐制为蓝本建立律令制国家。这一历史进程主要表明() A.日本文化缺乏内生创造力 B.中华文化向外辐射和传播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