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8790

2026届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308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6届,试题,历史,考试,入学,学期
  • cover
2026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命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的农耕环境 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 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2.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考古材料证明,距舍约4700年的陶寺古观象合,由十三根夯土柱组成,形成了十二条宽窄不一的观测缝,第二条对应冬至,第七条对应春秋分,第十二条对应夏至。这可以用于研究() A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 B.黄河流域的领先地位 C农耕文明的多元一体 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3.春秋初期,诸侯国家有兵车“百乘”,已是“大国”标准。战国时期,“千乘之国”已是普遍状况,以七雄为代表的区域性强国,军力甚至可达“万乘之国”的规模。这一变化突出说明() A.时局变化影响战争规模 B.兼并战争日益激烈残酷 C.各国普遍重视扩充军备 D.集权体制发挥强大效能 4.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礼的本质,孔子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悲袁)”,这反映了孔子() A.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 B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 C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 D.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 5.据《汉书》记述,西汉中后期地方家庭常以土地和资产分给亲戚、贫穷邻居、村民,还建立起对本地名山、神灵祭拜的控制权。国家对其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据此可知,西汉中后期() A.自耕小农数量减少 B.地方监察制度缺失 思想统一进程受附庄园经济基础动摇 6.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汀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济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丁程()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 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 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7.图1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由图可知,南宋时期() 图1 A.“市”突破了对空限制 B.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 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D.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 8.下图为“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这种分布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茶叶贸易路线的不同 B地区方言发音的差异 海陆丝绸之路的推动 D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 9.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引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梁启超提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的价值导向创立并维护中华民国。这反映出() A.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 B.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C.西学的广泛传播推动并加深中国社会变革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极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10.下为近代中国城乡产业与交通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统计表。据此可知() 区域 主导产业 主要交通方式 活动半径 影响因素 习惯 技术 信息 资本 乡村 传统农业 步行、马车、木船 15-25千米 强 弱 较弱 弱 市镇 外向化农业、手工业、低端服务业 马车、电船、小轮 25-100千米 弱 较强 强 较强 城市 制造业、服务业 轮船、汽车、火车 100-1000千米 弱 强 强 强 A.、交通变革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 B.近代城乡经济积聚效应差异明显 城市化加速传统社会道德解体 D.近代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11.据表可知,毛泽东的行为() 1910年 阅读《新民丛报》,崇拜康、梁,对政治和国家前途十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