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前,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 7000—前 5800 年,位于淮河流域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时 期的一批栽培稻遗存,清理出几十座房址和 300 多座墓葬,出土了一大批生产工具和生活 用具,以及笛形骨管乐器、刻符龟甲片等。据此,该遗址可用于说明 A.农业聚落规模得以扩大 B.早期国家形态渐趋凸显 C.新石器时代私有制出现 D.原始农业文化模式初成 2.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召湾 47 号汉墓出土的“四夷尽服”瓦当,该瓦 当的文字为篆书风格,分别写于四分式之中,“十”字棱线整齐。这反映了 A.地方治理成效显著 B.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华夏认同开始形成 D.篆书成为官方字体 3.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态势下,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大部分被私人拥有。这 导致宋代的赋税大致以土地产品的间接分配为主,时人说“农夫输于巨室,巨室输于州县,州 县输于朝廷。”据此可推知,宋代 A.呈现按资产征收赋税特征 B.赋税分配方式具有多样性 C.国家的财政状况陷入危机 D.地主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4.宋代,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的特定设置,而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所以地方官多 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某县的事”。这说明宋代 高三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A.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B.地方自治权力日益增强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D.地方管理体制日趋混乱 5.明朝建立后,从腹地到边疆均以卫所镇戍,守屯结合。明太祖命卫所将士“七分守 城、三分屯耕”,并规定屯田收成的 1/5 上交,分配给卫所戍边者,4/5 保留给屯军本人。 据此可知,卫所制度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完善了地方管理体制 C.节省了政府财政开支 D.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 6.1929 年 12 月,刘鸿生在给荧昌、中华火柴公司董事长的信中写道:“鄙人鉴于近 来瑞典火柴侵略之不遗余力,与夫同业之涣散情形,深自危惧,觉我火柴同业苟非自行团 结,本互助合作之精神,组织大规模之公司,实不足以与瑞商相抗而图自存……”该信件 表明 A.实业救国成为时代主流 B.民族工业遭受内外夹击 C.市场份额引发中西联合 D.市场竞争催生经营策略 7.据统计,1920 年北洋政府查禁与“鼓吹过激主义”“改革社会,反对政府”“煽惑 工人”等相关的书籍、报刊和传单 140 多种,涉及全国许多城市;而当年全国新出版的有 类似内容的报刊达 200 多种。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道路逐渐明确 B.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D.知识分子引领中国革命潮流 8.据统计,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清朝灭亡,中国共借外债库平银约 12 亿两,但实 收仅约 6.6 亿两,相当于借款原额的 54.8%。仅折扣一项,列强及利益相关人就拿走了将近 5.4 亿两,占借款总额的 45%以上。这充分说明 A.晚清财政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B.列强资本输出导致中国白银外流 C.财政危机是清朝灭亡的根源 D.国际金本位制造成中国利权破坏 9.1941 年,晋察冀边区制定出入口暂行税则,对粮食、布匹、棉花、钢、铜、牛、马、 骡等 25 种商品禁止出口,对花椒、核桃、药材、猪毛、烟叶、猪、公鸡、蜂蜜等征收 10% 至 30%的出口税率。此举主要是为了 A.缓解根据地经济困难 B.增加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