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中学高一年级九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 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仰韶遗址 2、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去拜见鲁隐公,薛侯以“先封”为由要求行礼位置的次序在前, 滕侯反驳说:“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于是,鲁隐公安排滕侯在先。鲁隐公的做法() A、改革了晋谒礼仪 B.激化了嫡庶矛盾 C.破坏了分封制度 D.维护了宗法秩序 3、春秋时代的一百七十余国,经过三百余年的兼并,小国已被消灭殆尽:到战国初期,只 剩二十个左右的国家。它们仍是日以杀伐兼并为事,战国中期以后,形成了七个大国争雄的 局面,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卿大夫掌握了诸侯国实权 B.传统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发展 D.诸侯国的经济有重大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当时出现众多学 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 想文化繁荣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的大变革B.社会经济的发展C.兼并战争兴起 D.民族关系的变化 5.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下列思想主张 中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6,秦统一后,拆除了六国之间人为设置的川防障碍,修建从咸阳通往各地的驰道。为防御 匈奴,秦修筑直道;征服南越后,开通新道;在西南边境修筑五尺道,与驰道相连。这些道 路的修建有利于() ①巩固中央集权②加强内地和边疆联系③保障政令传输 ④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汉书·地理志》载秦朝在东北设置辽西郡、辽东郡等;秦朝在东北还修筑驰道及增修燕 试卷第1页,共5页 之北长城,且有秦半两钱、秦权等文物出土于东北地区。这说明秦朝() A,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措施巩固统治 B,构建了以东北为中心的防御体系 C.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民族文化交流 D.东北地区完全融入中原发展体系 8.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导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 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下列举措旨在系统性解决该问题的是() A、汉高祖推行郡国并行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汉文帝实施“众建诸侯” D.汉景帝采取“削藩入郡” 9.《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时,在京城设立大司农“垄天下之货物”,贱买贵卖:因“富商大 贾,治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汉武帝派人督办盐铁事务, 在产盐地置盐官,产铁地置铁官。这体现出汉武帝时期() A,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 B.商人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C.商业资本集聚效应比较显著 D.民生问题受到官府重视 10.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电田、西域诸 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 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 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 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1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C.《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赫连氏自称夏禹遗民,鲜卑慕容氏自称黄帝后裔,北魏拓跋氏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