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1865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阶段检测卷(一)课件+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5414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现象,课件,检测,阶段,图版,要素
    阶段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贝努小行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的“时间胶囊”,因为它含有水冰及有机质。2016年9月8日,美国NASA发射探测器OSIRIS—Rex,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前往贝努“挖石头”并带回地球,希望发现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线索。如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贝努小行星位于(  ) A.b、c之间        B.c、d之间 C.d、e之间 D.e、f之间 2.前往贝努的探测器 OSIRIS—Rex 会脱离(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3.液态水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稳定的太阳光照 C.适宜的体积和质量 D.适中的日地距离 1.C 2.A 3.D [第1题,在太阳系中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小行星带,贝努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带内,d为火星,e为木星。第2题,前往贝努的探测器OSIRIS—Rex会脱离地月系。第 3 题,日地距离适中有利于水保持液态。] 如图是我国30°N沿线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A地与B地 B.B地与C地 C.C地与D地 D.A地与C地 5.影响C地比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因素主要是(  ) ①地形 ②河流 ③降水 ④纬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D 5.C [第4题,由图可知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第5题,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A位于青藏高原,C位于四川盆地,由此可知影响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降水。] 如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各地层所含化石推断,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②③ B.②④③ C.③②④ D.④③② 7.推测①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D 7.C [第6题,结合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的特征: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再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脊椎动物)———煤层(裸子植物)———恐龙(爬行动物)。第7题,据图可知,①地层中含恐龙化石,而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如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内物质相态的差异 B.地内温度的变化 C.地内物质密度的差异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9.①圈层(  ) A.位于莫霍界面以下 B.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C.厚度比②圈层大 D.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8.D 9.B [第8题,不连续面是指地震波波速在地下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第9题,由图文材料得知,①圈层是地壳,它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地壳在莫霍面以上;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 km,②圈层属于地幔,其厚度约是33~2 900 km;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即②圈层。]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携带月球样本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平王旗预定地点,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分为三层。如图示意地球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嫦娥五号返回器降落过程中气温随高度下降的变化规律是(  ) A.对流层上升 B.高层大气先升后降 C.平流层上升 D.总体波状上升 11.嫦娥五号返回器穿过的对流层大气(  ) A.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水汽杂质含量少 C.以水平气流运动为主 D.与人类关系密切 12.影响地面与嫦娥五号联系信号强弱的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臭氧层 10.A 11.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