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提升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答案:①对电离层 ②为人类活动提供动力 ③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④特殊行星 ⑤地幔 ⑥外部圈层 ⑦生物圈 ⑧元古代 ⑨古生代 专题一 月相观察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 1.月相成因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 2.月相观察 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下表为不同月相的观察时间。 观测名称 观测时间 新月 初一、初二日落前或日落后 蛾眉月 初三、初四傍晚 上弦月 初七、初八傍晚 凸月 十一、十二傍晚 满月 十五、十六傍晚 凸月 十八、十九日出前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日出前 蛾眉月 二十五、二十六日出前 图1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示意图,图2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可见月相) 3.月相变化歌诀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在新月和上弦月之间的“月牙”称为蛾眉月,在下弦月和新月之间的“月牙”称为残月。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4.月食的形成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处于地球阴影中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遮挡,导致月球看上去像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而日食只发生在新月前后)。下面为月食形成原理示意图及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景观图。 5.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够反射太阳光线,对地球起到夜晚照明的作用。 (2)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海水周期性涨落的最主要原因。每逢新月和满月时,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相互叠加,形成大潮;每逢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相互消减,形成小潮。 (3)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农历月就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形成的。 (4)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月球将成为人类进行星际航行的中转站。 [应用体验] 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2.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 1.D 2.A [第1题,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农历上半月傍晚时可见月亮,月面朝西;农历下半月清晨可见月亮,月面朝东。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说明是下半月的月相。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第2题,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月相,说明是下半月的月相;甲位置为下弦月,可推知乙为新月。这时可能发生日食现象;此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最大,出现天文大潮。] 专题二 航天基地的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