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课程标准及素养目标]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通过观察星空,认识天体、天体系统。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理实践力)。3.通过阅读有关宇宙探索的资料,辨识其他宇宙天体上是否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综合思维)。4.结合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一 宇宙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 (1)概念: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 (2)常见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3.天体系统 (1)概念: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形成了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银河系具有“铁饼”状的扁平外形,所有恒星围绕银心旋转。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1.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宇宙探测水平会不断提高,“可观测宇宙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2.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 605亿km。 提示: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和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 [微思考]———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中“牵牛织女星”是哪种类型的天体? 提示:恒星。 知识点二 太阳系 1.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八颗行星及其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的区别 1.流星体位于星际空间内,属于天体。 2.流星现象是指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产生的划破夜空的光迹。 3.陨星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体,不属于天体。 2.八颗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巨行星 E木星、F土星 远日行星 G天王星、H海王星 1.彗星彗尾的形成 彗星主要是由冰物质组成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形成云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通常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扫帚状的尾巴。 2.八大行星之最 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3.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自东向西)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反。 4.金星的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天王星是在公转轨道上横滚的;其他的大行星自转方向大部分是自西向东。 知识点三 地球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就体积和质量而言,在太阳系中并不突出。 2.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2)两大条件 ①自身条件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微思考] 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条件只有温度、大气、水吗? 提示:不是。除此以外还要有稳定的恒星提供光和热以及安全的宇宙环境。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嫦娥五号成功带着1 731克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为揭示月球诞生的原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知识点四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1)形状:巨大的炽热气体球。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四个氢原子经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 (2)主要成分: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6 000 K。 (4)太阳的大气层 图中A层是日冕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光球层。 2.太阳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