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节 空间探索 (第1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 学习目录 火箭 1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索实践 态度责任 介绍火箭的历史发展,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功能从 弱小到强大,同时分析火箭的发射原理,了解水火 箭的工作原理,建立完整的科学观念, 培养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把这一原理用到火箭发射,培养和提升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白气球运动的工作原理, 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水火箭制造和发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尖端科技的发明创造的热情,为国奉 献的高尚情操和责任。 课堂导入 2019年底,我国长征五号遥三重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8t的“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高度约为3.6万米的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拥有完善的重型火箭发射技术。那么,火箭升空时的动力来自哪里 PART 01 火箭 新知讲解 一、火箭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太空中遨游。尽管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要比其他恒星距离我们近得多,但是它们离我们的距离仍然很远。如何才能到达那么远的行星上 其实,人类一直在进行探索。 一、火箭 14世纪末,我国能工巧匠万户利用自制火箭驱动“飞船”升空飞行 19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J.Verne)设想用大炮将一艘宇宙飞船发射到月球。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飞天梦终于得以实现。20世纪末,科学家用火箭发射的宇宙飞船已经能够登陆月球或到达太阳系的某些行星。 1.如图2.4-1所示,把吸管穿在细绳上,把细绳拉紧,并用胶带把气球粘在吸管上。 图2.4-1 飞驰的气球 2.把气球吹大,用手捏紧气球的吹气口。 3.将另一只手放在吹气口的右方,松开吹气口,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感受气球喷出的空气所产生的力。 4.重复步骤2和3。 5.分析气球运动的动力来源。 气球往右边移动,同时另一只手感到气体向左喷出,即有向左的 力。重复步骤2、3,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实验表明,推动气球向前运动的动力来自气球内向后喷出的气体。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球给其内部的气体施加一个作用力使之向后喷出的同时,喷出的气体也给气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推动气球前进。 一、火箭 火箭的工作原理与气球非常相似,它也是借助释放气体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由于火箭燃料仓中的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些热气体从火箭底部的开口处向后喷出时,就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一、火箭 火箭的工作原理 一枚火箭携带的燃料有限,燃料耗尽后燃料仓变空。空的燃料仓若不被扔掉,就会成为火箭后续飞行的负担。如果把火箭中变空的燃料仓分离出来扔掉,可以使火箭飞得更高、更远。为此,科学家研制出多级火箭。 我国目前用于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长征二号、长征五号系列火箭都是多级火箭,特别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一、火箭 多级火箭 一、火箭 多级火箭运行方式 典型的多级火箭有三级,前面一级火箭的燃料耗尽后会从火箭上 脱落,下一级火箭点燃接替工作,继续为火箭飞行提供动力。最 后将携带的承载物运送到目的地 万户与古代火箭 万户,本名陶成道,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名能工巧匠,他是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他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飞龙”火箭,这种火箭用引信点燃后,可飞行约1 km,万户试图用火箭做空中飞行。一天,他坐在带有两只大风筝的木质“飞船”里,“飞船”的周围绑上47支“飞龙”火箭,设想等火箭升空后就用风筝飞行。“飞龙”将万户带上天空,但不久“飞船”就坠落到山脚,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195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他的名字命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