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第四条“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和第五条“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本课是“水 ”单元第 7 课,在上一节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来分析不同方法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本课内容分为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在聚焦板块,通过情境文字和图片,使学生聚焦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 并在上节课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对溶解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探索板块,学生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并实施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收集证据,发现搅拌和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研讨板块,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活动,学生分析影响实验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并复盘是如何发现这些因素的,以及回答为什么要在实验中保持相同条件下进行公平的对比实验。在拓展板块,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其他因素,并应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设计并实践,引发学生对溶解快慢的持续思考,促进科学思维进一步提升。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如何加快食盐的溶解已经有一些生活经验,例如搅拌、提高温度等方法,但缺乏对这些方法的合理解释。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探究能力较弱,尤其是对比实验中要注意“公平实验 ”即控制单一变量的意识不足。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经历聚焦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总结交流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思维目标 能设计比较实验,并分析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的关系。探究实践目标 1 能利用文字、图示等方式记录并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能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态度责任目标 在设计和实践实验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的态度,树立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意识。 利用对比实验研究其他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秒表、相同质量的食盐 4 份、一样多且同温度的水 2 杯、一样多但一冷一热的水 2 杯、搅拌棒 2 根、铅笔、橡皮、实验记录单。 教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课件出示盐在水中溶解的图片)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呢? 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2.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加快溶解。(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加快溶解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已有认识。 二、探索:搅拌和温度与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关系 1.说一说我们的想法。 出示不同溶解程度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水的多少不一样可不可以?水温不一样可不可以? 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师可提供不同温度、不同搅拌程度的样品,让学生上台观察,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 ”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分享自己已掌握的 2 知识和生活经验所得出的结论,进而引出“公平实验 ”的原则即对变量的控制。 2.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教师介绍实验步骤和需要观察记录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指导:实验中相同的是水量、水温、食盐的质量,不同的是一个有搅拌棒,一个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