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0171

3.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07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各种各样,运动,教案
  • cover
3.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四点“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在本课中,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各样的运动,是第 3 课《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认知准备课。 本课由四个部分组成。聚焦板块,呈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索板块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教师不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画一画物体的运动,学生记录时遇到困难,产生需要更简洁记录方法的需求;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用圆点表示运动物体,在物体上贴圆点,用统一的方法记录运动路线。研讨板块,讨论物体的运动路线,感受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比较两次观察,感受贴圆点能更好地观察物体的运动。拓展板块,感受同一个物体不同部位的运动路线可能不同。 “在物体上贴圆点 ”这一方法,其本质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 ”的过程。“贴圆点 ”和“画图示 ”其实都是建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把复杂的事物简化为质点,更好地探寻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物体的运动》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模型建构)。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并不陌生,数学课学过平移和旋转,生活中也接触到摆动、滚动等,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摆动、转动等,但对物体的运动形式的概念不清晰,对其运动形式的特点没有深入研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机械运动的研究过于复杂,为了降低难度,教科书这样处理:先不出现“运动形式 ”这一科学词汇,用通俗易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运动路线 ”进行表达;学生描述运动形式时仅靠语言文字记录有难度,借助“ 圆点、线条、箭头 ”的方法直观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科学思维目标 1 感受到在物体上贴圆点,能更好地观察、描述、比较物体的运动。 探究实践目标 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并能用图示、符号记录运动路线。 态度责任目标 乐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实描述物体的运动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和描述简单的运动现象。 难点:利用“ 圆点+线条+箭头 ”的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生活中的物品(如指尖陀螺、钢尺、弹簧摇马、玩具车、溜溜球(或替换为弹弹球)、发条青蛙、不倒翁等)、记录单、彩色圆点(不干胶贴纸或彩色橡皮泥)。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初步感受身边的运动 1.导入话题: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秋千、手表指针的动图),提问:什么物体在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口头说一说,也可以用手指比画运动。 预设:秋千座椅是来回摆动的。 2.聚焦运动路线:出示生活中运动轨迹可见的运动实例,如蜗牛的运动痕迹、雪天的车行痕迹、海上快艇的水波等,请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学生口头说一说或比画物体的运动路线。 3.小结:生活中有些物体运动会留下路线,观察运动路线有助于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板贴“运动路线 ”)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物体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既指向本课的研究主题,又起到激活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作用。聚焦有运动路线的运动,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二、探索: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 (一)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 2 1. 出示任务:(出示塑料跳蛙图片)这是一只塑料跳蛙。它会如何运动?用彩笔在白纸上画一画跳蛙是怎么运动的。 学生自主绘画塑料跳蛙的运动路线。 2. 出示学生不同思维层次的图示,提问:你会选择哪种方式画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