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 3—4 年级学习内容“ 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的第三点“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学生将通过设计和制作“过山车 ”模型,综合应用本单元之前所学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等相关知识。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和实施方案。第一个环节是明确任务———设计并制作一座“过山车 ”。教材用文字说明了具体要求,包括轨道总长、轨道类型、小球不脱轨以及合作完成,接着用图片呈现了两种参考材料套件(塑料套件和卡纸套件)。第二个环节是制订方案,即小组合作设计“过山车 ”轨道路线。教材提供了“用绳子摆 ”和“在纸上画 ”两种设计方案供学生参考,学生任选一种即可。第三个环节是实施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制作“过山车 ”模型。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可能没有坐过山车的经历,对过山车的路径和轨道缺乏直接体验。但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视频和图片中见过过山车,对于过山车的运动方式有一定认知。学生对过山车非常感兴趣,渴望研究相关内容。本课要求学生在制作“过山车 ”模型时做到“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测试和调整,对三年级学生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进行相应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改进完善等。科学思维目标 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 ”的过程中发展设计思维和工程思维。 探究实践目标 能利用已有材料,完成“过山车 ”的设计和制作。 责任态度目标 1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知道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要求,合理设计和制作“过山车 ”。 难点: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铺设及曲线轨道的调整。 【教学准备】 学生:塑料积木套件、细绳、软尺、设计图纸、小球等。 教师:教学课件、摄影摄像设备(条件允许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播放过山车视频)提问:你见过或玩过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吗?关于过山车,你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过山车的照片,并提问:过山车由哪几部分组成?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山车由轨道、支架和车厢组成。车厢在过山车轨道上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车厢有时运动得快,有时运动得慢;车厢在轨道上运行时,不能脱轨。 2.揭示课题:让我们来设计并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 ”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刺激的第一视角视频和图片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对过山车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关注过山车的结构,为后续的设计和制作奠定基础。 二、明确任务 [材料准备:塑料积木套件] 1.提问: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过山车 ”?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教材中的塑料套件和卡纸套件的照片,并提示学生可以用多种材料来建造“过山车 ”。 2.(出示塑料积木套件)提问:观察积木套件,思考各种部件的功能是什么?学生观察图片(实物)并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部件的功能和用法。 3.分发少量塑料套件,要求学生搭建简易轨道,教师巡视并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对积木搭建缺乏经验,教师巡回时适当示范指导。学生初步 2 体验后,及时回收材料,避免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干扰。 4. 出示任务要求,请学生仔细阅读。 (1)轨道总长在 2 米以上。 (2)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4)与同学合作完成。 温馨提示: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询问学生对任务要求是否明确,并解答学生的疑惑点。 设计意图:考虑到部分学生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