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0452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36348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课,秦汉,时期,科技,文化,教学设计
  • cover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 新教材变化 1.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15课张仲景与华佗子目改为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多方面介绍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 2.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15课引语旁配有《悬泉置遗 址出土的西汉简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西汉经穴漆人、秦简九九表、《论衡》书影等,使距今久远的历史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分析造纸术传播的影响,运用实物史料说明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通过讲故事等学习活动,知道张仲景、华佗的医学成就,感悟他们的高尚医德;初步了解秦汉时期的数学、农学等成就,增进文化自信。(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阅读《史记》的经典篇章,了解其史学和文学价值,学习司马迁坚忍不拔的意志、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以及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4.知道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初步了解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教学重点 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法、识读地图法、研读史料法、表格归纳法、思维导图法 教学资源 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观看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 设问: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哪些新发展? 二、造纸术的发明 1.发明 任务一:观察图片,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思考以下书写材料有何不便? 2.蔡伦改进造纸术 任务二:阅读教材,请你讲讲蔡伦改造纸的故事,改造后的纸有何优点? 人物故事:蔡伦(?—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宫做了宦官。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他监造的宝剑,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 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3.影响 任务三: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蔡伦 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还为书法、绘画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4.传播 任务四:识读地图,简述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对世界发展有何作用? 造纸术的传播 传播:4世纪朝鲜半岛———7世纪日本———8世纪阿拉伯地区———12世纪非洲、欧洲———19世纪大洋洲 点拨提升:造纸术的发明,对亚洲、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 1.医学 (1)张仲景 任务一:阅读教材,请你为张仲景制作一张人物小卡片。 张仲景 人物张仲景时期东汉身份名医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成就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