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异化之悲,解身心之困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促织》《变形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促织》《变形记》是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课文,本单元所选五篇 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促织》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成名一家的遭遇,反映了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变形记》卡夫卡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讽刺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促织》是一篇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变形记》是一篇西方现代派小说,它们的共同之 处是都讲了一个“人变为虫”的“幻化”故事,表现出神秘、荒诞倾向。这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阅读这两篇作品,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学会观照现实,解身心之困。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常在小说单元易投入兴趣,但因为篇目长会有学生产生阅读障碍。学生可以轻松对情节进行把握,但在对主旨深入的挖掘以及现实反射方面会比较欠缺。 三、课时目标 1、归纳“异化”之形,探究异化之因。 2、理解“异化”之批判意味,学会观照现实,解身心之困。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异化的内涵,分析人物变形后的特点。 2、细读文本,探究人物变形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探究主题,理解其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学会从小说的异化中观照现实,获得启示。 五、教学活动 我校决定举办一个以“品读经典,省察人生”为主题的中外经典小说读书分享会。目前把相关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分类,得到了“多余人”“异形人”“套中人”三个分享主题。我们班获得了“异形人”这一分享主题,决定推选成名之子、格里高尔作为典型代表,将我们班的品读结论与全校分享。 (一)预习活动 阅读《促织》《变形记》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姓名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 身份地位 家庭成员 经济状况 人生追求 主要经历 变形前后的家人态度 明确: 成名之子 身份地位:普通百姓 家庭成员:父亲成名和母亲 经济状况:薄产累尽、家财散尽;变形后经济状况:田百顷,家财万贯,裘马过世家焉,俨然超过了世代名门。 人生追求:拯救家人。 【成名之子变成促织是为了干什么?失去促织一家人无法向官府交差,面临着死亡威胁,儿子心中害怕,想要弥补过错,拯救一家人的命运。】(致富也可以,抓主要矛盾,变促织主要是心中愧疚,想要赎罪,拯救家人) 主要经历:1、意外弄死了父亲的促织;2、害怕得跳井自杀;3、魂魄变成一只促织;4、苏醒后重新变回人。 变形前家人态度:【成名之子在变形前意外把促织扑死后,家人反应如何?母亲呵斥他 “业根,死期至矣”父亲则是“如披冰雪,怒索儿”非常愤怒。】 变形后家人态度:【当成名发现了儿子所变化的小促织什么反应?“喜而捕之”“喜而收之”,欣喜若狂,终于可以交差了,一家人不用担惊受怕了。】 格里高尔 身份地位:推销员 家庭成员:父母、妹妹 经济状况:【第 5 段】家里的顶梁柱,一人扛起了家里的花销,同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经济状况困顿。 人生追求:【第 5 段】他喜欢现在的生活吗?厌倦的,想辞职、摆脱这累人的差事,过上自由的生活。 主要经历:1、唯一的活动就是工作;2、突然之间变成了大甲虫;3、被公司和家人抛 弃;4、以虫身凄惨死去。 变形前家人态度:【第 7 段:家人催促格里高尔起床的态度】温柔、关心。 变形后家人态度:【第 24 段:父亲的态度“握起拳头、一脸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