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2418

2.2 水珠从哪里来 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2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水珠,里来,教案,格式,教科,科学
  • cover
2.2 水珠从哪里来 课型 观察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观察了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体验,还发现了盛冰的烧杯外壁上也 有很多小水珠,对于这些小水珠的来源,他们的理解是模糊的。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水平,记录水平,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 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有所提升,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行归纳概括。这节课正好培养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让学生明白科学概念。 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装冰的玻璃杯外面的水珠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并且与瓶内的冰有密切的 关系。 *用科学语言描述水蒸气的凝结。 科学思维 *能从水蒸气与水的联系中对探究问题作出假设。 *能对科学现象做出自己的猜测,并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解释;并通过交流、讨论、实验来修 改和完善自己的猜测。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杯子外壁的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水蒸气凝结的相关信息,用科学语言、简单图 示等方式记录、整理实验信息。 *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态度责任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观察与论证的科学实践,建构“杯子外壁水珠的形成与杯子外面的气体和 温度有关”的科学概念。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对“水珠从哪里来”的证据进行梳理与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准备 透明玻璃杯、玻璃片、冰块、色素、抹布。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一、聚焦 (3分钟)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如果你能细心观察、去探索,就会 发现里面包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2.出示图片,描述场景:冬天的早晨,在温暖的房间里,窗玻璃上 出现了很多水珠。 3.提出问题:这些水珠来自哪里呢 4.交流初始想法,整理观点并统计。 5.聚焦本课主题。 通过回顾生活中的现象, 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聚焦 本 课 主 题 “ 水 珠 从 哪 里来”。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二、探索 (24分钟) 1.观察:老师这里有一个杯子,杯子里装有冰水混合物,请一位同 学上来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预设:观察到玻璃杯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3.提问:这些水珠从哪里来 和窗玻璃上的水珠一样吗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测。 5.过渡:同学们对窗玻璃的水珠从哪里来作出了自己的猜想,这 些猜想是不是合理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吧! 活动一:验证猜测“水珠的形成是因为杯内的水蒸气跑出来了”。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猜测。 2.交流,总结:两个透明玻璃杯,杯子里都放有冰水混合物,一个 杯口敞开、一个杯口盖紧玻璃片,观察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汇报。 预设:盖紧玻璃片的杯子外壁也出现了小水珠,说明水蒸气不 是从杯内跑出来的。 活动二:验证猜测“水珠的形成是因为杯内的水渗出到外壁上了”。 1.过渡:刚刚的猜测错了,那到底水珠从哪里来呢 我们继续验 证下一个猜测,看看杯壁上的水珠是不是因为杯内的水渗出 到外壁上了。 2.思考: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现象更明显 预设:加入色素。 3.梳理实验方法:两个透明玻璃杯,杯口敞开,杯子里都放有冰水 混合物,其中一杯加入色素,一杯不加,观察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发现:两个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都是无色透明的。 6.交流,得出结论:水珠的形成不是因为杯内的水渗出到外壁上。 活动三:验证猜测“水珠的形成是因为杯内有冰水”。 1.过渡谈话:那我们还有哪些猜测没有验证呢 引导学生思考: 水珠的形成是否和杯内冰水有关系。 2.学生思考回答。 3.追问: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4.交流,梳理实验方法:两个杯子,将一个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