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2848

第2节 物态变化 第2课时(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09-2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84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节,物态,变化,2课时,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液化》 【教学证据与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的三态及变化现象,并用物质的粒子模型作简要的微观解释,以及能够描述在相互转化时的特点,并能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思维能力: 探究思维、逻辑思维、模型思维、迁移应用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进阶设计 学习内容要点及思维方法 (本课题所包括的主要知识点) 学科实践要点 (探索活动、实践活动、探究实践) 概念建构逻辑 (文本组织逻辑与呈现方式) 已有认知 (小学年级章节) 知道物质具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现有教材 (初中年级章节) 2.液化 探究实践: 验证热水上方的白汽是液态的 实践活动: 探究白汽是如何产生的? 生活现象———》暴漏思维缺口———》通过探究建构概念———》用高阶任务验证理解 学习目标 O1.能描述液化的含义。 O2.知道液化的两个条件,并能够用模型说明微观本质。 03.知道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并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教-评一致性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驱动性问题 (创设情境、主问题链驱动) 表现性任务 (规划学习进阶) 学习性支架 (以学定教) 适配性评价 (以评促学) 导入/1min S1: Q1: 任务: 预设结果: 师:我们中国人都比较喜欢喝热水,在老师烧水的时候拍下了这样一个照片,同学们通过这个照片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生:有一团白汽。 师:那这团白汽是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蕴含着什么科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探索一下。 任务一 师:首先第一个问题,这团白汽是什么呢? 生:水蒸气、液态小水珠 师:看来同学们的答案并不统一啊?那有什么办法能够验证到底是液态的水还是气态的水呢?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储备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于是老师连夜问了deepseek,给出了这样一段文字。同学们能否根据deepseek的提示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这团白汽究竟是液态的还是气态的呢? 生:(思考30s)分享,加热水,直至产生白汽后,用激光笔照射,观察是否有可见光路。 师:提醒注意事项。 生:开始实验。(3min) 展示成果,拍照上传,学生讲明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可以看到光路,说明白汽是液态小水珠。 任务二 师:既然这团白汽是液态的小水珠,那么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水蒸气液化来的。 师:空气中有水蒸气,热水中也会产生水蒸气,那到底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转为这团水汽的还是热水中产生的呢?我们能不能在刚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来证明究竟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得到的小水珠呢?注意,限时2min,图文结合,将实验设计出来(设计实验2min)。 讨论,展示,评估(学生评) 师:那我们按照我们设计出来的方案进行实验吧。注意实验安全,记录完实验现象后记得熄灭酒精灯,将仪器收起来,放在地上。 生:进行实验。(限时2min) 拍照,记录现象,请学生讲评:热水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小水珠。 师:那为什么热水中的水蒸气会产生小水珠,他遇到了什么条件才发生的液化呢? 生:遇到了玻璃。 师:那空气中的水蒸气同样也遇到了玻璃啊,那他们为什么就没有发生液化呢?热水中的水蒸气有什么特点呢? 生:温度比较高。 师:是的,热水产生的水蒸气温度比较高,因此遇到了比它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遇冷的过程也就是说是降温的过程。那么我们现在就认识了一条 液化的方式,也就是降低温度。 师:那再回到我们开始那个图片,我们发现壶嘴上方产生了白汽,且这团白汽出现在距离壶嘴有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带来的呢? 生:壶嘴处温度比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 师:那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呢?如何判断出来的。 生:放热。因为是温度高的将热量传给了冷的玻璃。 师:很好,那同学们能否谈一下液化过程的微观实质是什么?分子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