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三第2章 第2节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二) 一、单选题 1.动物细胞融合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动物细胞融合 B.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不完全相同 C.两个单倍体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将两种细胞置于培养基中进行两两细胞融合,则共有3种融合类型 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在动物细胞融合中有特殊性的是 ( ) A.融合的原理 B.融合的优点 C.融合的诱导手段 D.融合的过程 3.单克隆抗体是指( )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B.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 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D.单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4.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用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如图为其实验流程图,c为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是骨髓瘤细胞,①诱导融合不同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是灭活病毒诱导法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择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它能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C.②表示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③需要进行抗体阳性检测 D.③过程如在体外培养,则需要无菌、无毒、营养充足、温度和pH适宜等环境条件 5.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大规模培养,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这项技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B.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生物导弹”治疗癌症 C.运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6.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增加了一个步骤,除了抗原刺激之外,还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上述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如图为该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B.杂交瘤细胞还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细胞 C.骨髓瘤细胞无法在HAT培养基中存活 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 7.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科学家推测,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此他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分泌抗CD47抗体的淋巴细胞 B.步骤②后可筛选出既能产生抗CD47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细胞 C.实验组中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需放入CO2培养箱 D.对照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推测 8.如图所示,将由2种不同的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分子,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抗可同时与2种抗原结合 B.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 C.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 D.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9.人肌红蛋白(Myo)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生化标志物之一。为制备抗 Myo 的单克隆抗体, 科研人员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获取上清液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检测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能表达 Myo 基因的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