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711295
《6.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66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6.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
教科
,
三年级
《6.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单元第6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第3点“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聚焦版块,以生活中食盐、小苏打溶解的场景切入,提出核心问题“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或小苏打?它们的溶解能力一样吗?”,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探索版块,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定量实验操作”两个任务,引导学生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50毫升水中的最大溶解量,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研讨版块,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差异,理解“一份一份加入”“完全溶解后再加”等操作的意义,深化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 拓展版块,提出“温水对溶解能力的影响”,引导学生将探究延伸到不同条件下的溶解现象,为后续学习温度、搅拌等因素对溶解的影响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比如冲糖水时糖会“化在水里”、炒菜时加盐会让水变咸,知道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消失”,但对“溶解”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在科学认知上,他们大多认为“水可以一直溶解物质”,对“溶解有上限”的概念比较模糊,不清楚水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差异。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能完成简单的搅拌、添加物质等动作,但缺乏规范的定量实验经验,容易出现“一次性加太多物质”“没等前一份溶解就加下一份”的问题,也难以准确判断“是否完全溶解”(比如忽略杯底未溶解的小颗粒)。此外,三年级学生对动手实验充满兴趣,但小组合作时容易分工不清,需要教师明确谁负责添加物质、谁搅拌、谁记录,才能让实验有序进行。他们观察现象时能说出“溶解了”或“没溶解”,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对比数据、总结结论。基于这些特点,本课需通过生活实例引发思考,用简单明了的实验步骤和分工要求降低操作难度,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建立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溶解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理解“溶解有一定限度”的科学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差异。 探究实践:能按规范完成实验操作,学会用表格记录现象和数据,明确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态度责任:规范操作实验并准确记录;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定量实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5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理解并落实“控制变量”的实验要求,能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溶解能力差异。 【材料准备】 烧杯、水、定量勺、盐、小苏打、搅拌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溶解有无极限 播放视频:粉末加入水后“消失”。 提问:“加入水的粉末去哪儿了?”“一直往一杯水里加盐,盐会一直溶解在水里吗?”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已有认知,用“盐会一直溶解吗”的问题打破“溶解无限”的迷思概念,自然聚焦“溶解限量”和“能力差异”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探究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索 1.活动一:讨论实验方案 提问:“要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需要保证哪些条件一样,实验结果才公平?” 引导学生从水量、食盐和小苏打量、水温、溶解程度等方面思考,尝试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2.活动二:溶解能力实验 展示实验方案,强调“什么时候算完全溶解”、“什么情况能加下一份溶解物”。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示范帮助学生明确“控制变量”的重要性,用具体的分工和操作规范降低实验难度,让学生在有序的探究中积累可靠数据。定量添加和规范记录的要求,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为后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一单元《光》复习教案(2025-09-15)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 上好科学课 课件(共16张PPT)(2025-09-15)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3怎样学科学 课件(共17张PPT)(2025-09-15)
2025-2026学年 科学三年级上册 冀人版 期末测试卷 (有答案)(2025-09-15)
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学设计(2025-09-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