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运动与力 5.1 谁在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参照物,能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学会以不同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是否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模拟实验等活动,体验判断物体运动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身边物体的运动现象产生探究兴趣,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乐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先确定参照物。 2.教学难点:以不同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是否运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含汽车行驶、人走路、电梯运行等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图片/视频)、粉笔头、书本(用于模拟实验); 2.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呀?” 2.学生自由发言(如汽车在路上跑、小鸟在天上飞、人在走路等)。 3.教师引导:“大家说的这些物体好像确实在动,但我们怎么确定它们真的在运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谁在运动’。”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与思考:什么是运动 播放课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镜头包含路边的树、路灯)。 提问:“视频里的汽车是运动的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讨论回答(汽车的位置变了,离路边的树越来越远/近等)。 教师总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在运动。 2.认识参照物 继续结合汽车行驶的例子提问:“我们说汽车位置变了,是和什么比较发现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路边的树”“路灯”等)。 讲解:像路边的树、路灯这样,用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物,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举例巩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变了,所以乘客是运动的。 3.模拟实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实验安排:两人一组,一人将书本放在桌面上作为参照物,另一人用手指推动粉笔头在书本旁移动。 提问:“以书本为参照物,粉笔头是运动的吗?为什么?”(是,因为粉笔头相对于书本的位置变了)。 改变方式:两人合作,一人拿着书本缓慢移动,另一人让粉笔头随书本一起移动(保持粉笔头相对于书本位置不变)。 提问:“现在以桌面为参照物,粉笔头是运动的吗?以书本为参照物呢?”(以桌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因为相对于桌面位置变了;以书本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因为相对于书本位置没变)。 (三)巩固应用 1.生活场景判断:出示电梯运行的图片(电梯里有乘客,旁边有墙壁)。 提问:“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墙壁为参照物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2.小组讨论: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不同参照物来判断,和同学分享。 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关键是什么?”(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参照物,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六、板书设计 谁在运动 1.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物 3.判断方法: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例:汽车行驶———参照物(树);乘客(以车为参照物静止,以树为参照物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