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跳高是克服自身重量越过垂直障碍的一个非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安排跨越式跳高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学生在起跳时能够做出较明显的用力蹬地的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过杆的动作效果。由于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基础不同,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采用异质分组,这样才能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竞技体育不同,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部分组成;比较接近日常生活中跳越障碍的方式。本节课的基本教材为跨越式跳高第一课次。重点体验和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技术动作,采用多种跳跃练习方法和过橡皮筋练习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弹跳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易兴奋,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过高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在心理上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学习新技能和方法,并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指导七年级一班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的起跳过杆技术,重点是摆动腿高抬外旋,难点是蹬摆协调配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直观、启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模仿、尝试,学生兴趣浓烈,积极学练,80%的学生根本掌握了过竿技术,并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了勇于进取,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这节课,我的反思如下: 1、教法多样,层次清晰。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示范跨越式跳高过杆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初步建立一个正确的技术概念。2、利用体操棒做两腿依次跨越练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两腿跨越物体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起跳脚,并用起跳脚做内侧踢健子的模仿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起跳脚的外旋上提动作,也是一个诱导练习。、学生分成10组,利用皮筋作过杆动作的练习,教师做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并进行个别指导。这个练习重点是让学生在降低难度的情况下,体会本课的教学重点。、将横杆“加宽”,体会移重心的动作,这个教法对突破教学难点是十分有效的。、各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借鉴。 2、 关注差异,区别对待。本课着重把学生分成少人多组的形式(4人10组)。组织不同运动能力、体质学生自由选择分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每组设置不一样皮筋高度,在练习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组,在一个高度上连续几次都跳过去了,就可以到更高的高度上去练习。如果连续几次都没成功,还可以到较低的高度上去练习,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既满足了能力强想跳较高高度的学生的愿望,也照顾到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能在较低高度练习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受益,都得到充分的练习时机。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注重合作,愉悦身心。本节课在重视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能力的培养,克服了以往跳高教学的单调形式组织小组间进行比赛,具体做法是每组的成员都参与,逐渐升高高度,一直比到最后一人,然后根据每个高度上过的人数和比赛时心理变化进行互相评价,打分。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先体验动作,然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即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又创设宽 松愉悦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学练,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根本动作。 4、 变废为宝,一物多用。本节课用生活中常见的简易衣柜支架 材 料制作十字跳高架,皮筋做横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