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2182

4.4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3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教学设计
  • cover
4.4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知道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实例,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物质变化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明确两者的本质区别。 2.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例准确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图片/视频,如冰块融化、铁生锈、水沸腾、食物发霉、折纸、燃烧纸张等);相关实物或实验材料(如冰块、生锈的铁钉、折纸、纸张、火柴等)。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记录2-3个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变化———夏天冰棒会慢慢变小,铁钉放久了会生锈,妈妈做饭时水会烧开冒气……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呢?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类型,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二)回顾旧知,明确判断标准 1.回顾前三课内容:之前我们学习了“燃烧”“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生锈”,这些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产生了新物质(比如燃烧后产生灰烬和气体,生锈后产生铁锈等),这类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补充物理变化概念:而像折纸(纸的形状变了,但还是纸)、冰块融化(从固态变液态,但还是水)这样,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强调本质区别:两种变化最关键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 (三)结合实例,区分物质变化类型 1.展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PPT呈现图片/视频,或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实例1:水结冰、水沸腾(状态变化,无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 实例2:铁生锈、食物发霉(产生了铁锈、霉菌等新物质→化学变化) 实例3:折纸、剪窗花(形状变化,无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 实例4:燃烧木柴、点燃蜡烛(产生灰烬、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化学变化) 实例5:玻璃破碎、粉笔写字(形态变化,无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 2.小组讨论:每组结合课前记录的生活实例,判断属于哪种变化,并说明理由(重点说“是否产生新物质”)。 3.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明确判断依据。 五、拓展思考,深化理解 1.提问:生活中有没有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的例子呢?(以“点燃蜡烛”为例: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2.小结:很多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变化,关键是分别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物质。 六、课堂总结 1.师生共同回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变化各有哪些例子? 2.强调:物质变化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七、作业布置 1.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找一找家里的物质变化现象,试着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家人分享判断理由。 2.记录1个你觉得最“特别”的物质变化现象(可以是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下节课和同学交流。 八、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形态/状态等改变) 例子:水结冰、折纸、玻璃破碎 2.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例子:铁生锈、食物发霉、燃烧 3.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