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 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B.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这一句中“厄运”“毁灭”“高尚”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 C.仙露琼浆 土地的誓言 稳操胜券 郑人买履 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两句诗(文)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4.保尔·柯察金在军队的第一年,两次被迫离开革命的原因是( ) A.①大腿受伤②双目失明 B.①右眼失明②双目失明 C.①右眼失明②得了伤寒 D.①大腿受伤②得了伤寒 5.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闻说鸡鸣见日升”写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代指品德高尚的贤臣。 D.这首诗表现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6.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有感而作。“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出了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这里的“古人”指已故之人,“来者”指未来之人。 C.“念天地之悠悠”这一句诗人登高远眺,既写出了宇宙茫茫,空间辽阔,也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二、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2小题)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cán bào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__甲__(深藏/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__乙__(显露/吐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chóu mì),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cán bào chóu mì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xuè 漫山遍野màn B.血雨腥风xuè 漫山遍野mǎn C.血雨腥风xiě 漫山遍野màn D.血雨腥风xuè 漫山遍野mán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8.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