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文学文本期末复习 一、 小银的租书铺 逢鹄 ①认识小银时,我不到二十岁。 ②从我家去县城,要经过炸药厂。紧挨着厂的村子,住着小银,小银比我大一两岁,三十年前,她经营过一间小小的租书铺,她的租书铺,开在炸药厂大门口的马路斜对面,接待的顾客,自然是厂子里有钱有闲的工人,我生活在闭塞的村子,即便在县城,也没见过租书铺,想看书,就得自己掏钱买。 ③通过一个叫二嘎的伙伴,才认识了小银和她的祖书铺。二嘎和我一样,痴迷武侠小说,他舍不得花钱买,就在两个有书的人之间来回说合,白赚着看书。二嘎在砖窑干活儿,出一天力气,流一身臭汗,还少不了精神生活,做工之余便老去小银的租书铺。他从我这里拿到书,去小银那里交换。急匆匆读完,再让给我,我的书;则摆上小银的书架,供她出租。 ④一个寒冬腊月的黄昏,我从县城骑自行车回家,看到了小银的租书铺,书铺仅有五六平方米大,旧书架上码放的大都是武侠言情,书架的边角也有不少中外名著,我如痴如醉地读了几年武侠,正渴望读一些踏实讲述现实生活的小说。 ⑤与小银交谈,知道了她极爱读书,并且写诗。那天,她和我聊了好半天的文学,还让我看了她抄满了诗句的笔记本。她说,别看武侠了,没营养,多读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吧。 ⑥过了没几天,我把家里那些不喜欢的武侠,归拢了一大摞,带到小银那里。我和她说,你书架上的名著,根本就租不出去,谁看名著啊?这样吧,我拿武侠小说跟你换着看,你也能把我的武侠小说租出去换钱,以后咱们再换回来。 ⑦爱读书的小银,见我爱读她书架上那些落满灰尘的名著,脸上溢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她立刻答应了。我从她那里拿走了几十本书,其中包括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中外名作。临走,小银叮嘱我道,这些书,有一大半我也没看过呢,你回去要好好看啊。 ⑧其实,那些武侠小说,我压根儿不打算再要回来,和她换书时,我就动了坏心思。我自小见到喜欢的书,就想把它据为己有。这个臭毛病与《西游记》里垂涎唐僧袈裟的老和尚一模一样。 ⑨我和小银玩起了失踪,过了两个多月,她托人给我捎信,让我回去还书。我听了那些口信,只当是耳边风。 ⑩又过了一个多月,小银竟一路打听着,找到我家里来。她推着自行车站在我家门口,我后脊梁立刻汗津津,不敢让她进家门,她的书都堆在我家炕上呢。小银见到我,笑着说,好几个月了,那些书你看完了吧,可能你忙,没空儿还书,我自己来拿。我说,看倒是看完了,都借出去了,等我要回来,一定给你送回去。小银说,怎么着我也是来一趟,你现在把书要回来,我得拿走。我说,都借到外村了。小银说,没事,你这就去要吧,我跟着你。 我只好领着小银东村串西村。每到一个熟识的伙伴家,便让小银在门口等着,我进去胡乱转一圈,出来说,“唉,也借出去了。天快黑了,小银仍锲而不舍地推着自行车随我四处乱走,我实在是没招了,只好向她抖散了包袱:“那些书就在我家里,我就是不想还你,你行行好,送我,行吧?”小银说:“就是送给你,也得让我看完了吧?”我说:“不行,书到了你手里,我还要得回来吗?”小银也有些急眼:“你讲不讲理”我软磨,跟她说,我正在写小说,并哀求她支持帮助我,把书送给我。在我声情并茂的恳求下,小银心软了,她叹着气,嘱咐道:“好吧,书送给你,你日后好好写作,成为作家啊。” 天几乎黑透了,望着乡间小路上小银那骑着自行车慢慢远去的伶仃背影,我觉得她可怜,也更自觉羞愧。 此后,小银不再来讨书了。我一边闭门写作,一边无头苍蝇般往各个杂志社投稿。稿子投寄出去,全部泥牛入海。 我折腾来折腾去,虽然没发表一个标点符号,但阅读量越来越大,藏书越来越多。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小银,次数多了,我良心发现,从书堆里挑了《平凡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